痰证之一。即燥痰。见《不居集》卷十七。参见该条。
病名。见《救伤秘旨》。即肩关节脱臼。详肩甲骨出条。
即臊臭、焦臭、香臭、腥臭、腐臭五种臭味。
见《广西中草药》。为穿心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即姜黄,详该条。
【介绍】:金代医家。字仲明。金·兴定(1217~1221)中,镇阳人。受名医张子和学,参与整理《儒门事亲》,并为之作补遗名《伤寒心镜》一卷,又名《张子和心镜别集》,首论河间双解散及子和增减之法。
书名。本书是题名《竹林寺女科》的传本之一。又名《妇科秘传》、《妇科秘方》,1卷。竹林寺僧撰。刊于1795年。书中记述月经40症、胎前38症、产后15症的证治。其后有复刊本,内容陆续有所增补。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臭牡丹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鹿药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九世纪上半叶【介绍】:唐代民间医生。《续异录》记载:有人病暴死,已入棺,革诊之,认为非死,用针刺其心(膻中)及脐下各数处,穿衣,床下置火以保温并凿掉牙齿灌入药汤,苏醒后再灌以葱粥的方法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