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四花与患门两穴之联称。详各该条。
病证名。见《石室秘录》卷二。指阴茎常举不痿之证。详强中条。
出《开宝重定本草》。即玳瑁,详该条。
元代医官职称。为太医院低级官员。共8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
皮肤针之一种。因针柄一端集针五枚形如梅花,故名。参见皮肤针条。
病证名。见《证治汇补·痓病章》。指气血虚极,不能养筋所致的痓病。《医学正传·痓病》:“亦有绝无风邪,而亦能使人筋脉挛急,而为角弓反张之候者,血脱无以养筋故也。”证见四肢搐搦,头昏目花,自汗,神疲,气短
同心阳虚。详该条。
书名。4卷。清·柯韵伯撰,余听鸿注。刊于1893年。余氏认为柯氏著述“条理疏畅,议论明晰”,遂将《伤寒论翼》的抄本予以补缀加注,据余氏自称,其补缀的阙字与柯氏原文微有不合之处。
病名。《焦氏喉科枕秘》:“此症因气郁有痰而生,在喉中两边两条红色为甸气。”又《喉科紫珍集》上卷:“回食单即甸气,生帝丁之旁。”治宜解郁理气,祛痰利咽。方可用半夏厚朴汤、温胆汤加木香、香附、郁金、黄连等
见《草药手册》。为水团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