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哕,呃逆。《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一:“胃受邪气则呕,脾受邪气,脾胀气逆,遇冷折之,气不通则哕也。”小儿哕多因于食滞胃脘而致。《医林绳墨》谓因于食而致者,脾胃不能健运,食阻气而不行,宜以温中消导为
病名。①见《普济方》卷六十。指唇疔。《重楼玉钥》卷上:“凡上唇生一小疮,或一二枚者,初起红肿渐至下唇亦肿及面颊俱浮。若初起红赤发热作痒,痒后起小黄泡,切勿用破皮针,如生上唇中间者难治。若上唇赤肿直长出
参见痘疹金镜录条。
【介绍】:见魏了翁条。
金代医官职称。系太医院中的一种官职。参见太医院条。
【介绍】:东汉时医家。南郡涅阳(今河南南阳)人。据考是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的老师。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六。即蛭食,详该条。
见《草药手册》。为破骨风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即脱臼。详该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孩儿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