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岩扫把

岩扫把

《中药大辞典》:岩扫把

药材名称岩扫把

拼音Yán Sǎo Bǎ

别名水香草、连钱草《广西药植名录》),倒地掐(《药学学报》11:748.1965),龙眼草(《贵州草药》)。

出处《贵州草药》

来源毛茛科植物盾叶唐松草全草

原形态盾叶唐松草,又名:宜昌唐松草

多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根茎短,须根细长,末端有时呈纺锤形或长圆形的块根。茎纤细,光滑无毛。基生叶为1~3回三出复叶,具长柄,基部具褐色膜质托叶;茎生叶通常具3小叶,无托叶;小叶盾形,外形为广三角状卵形、圆形或卵状圆形,长2~4厘米,宽1.5~4厘米,边缘具波状齿或钝圆粗齿,基部圆形,两面均光滑无毛。圆锥花序顶生,分枝少;小花柄长0.5~1厘米;花白色,直径0.7~1厘米;萼片4,卵形:无花瓣;雄蕊多数,长约6毫米,花丝上部倒披针形,下部丝形,长约6毫米;雌蕊5~12枚。瘦果扁纺锤形,长4~5毫米,黄褐色。具纵纹8条,无花柱,柱头斜生;果柄长约2.5毫米。花期6月。

生境分部生于林中、溪边、路旁石缝中及阴湿岩石上。分布辽宁、山东、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浙江等地。

化学成分小檗碱。

性味《贵州草药》:"苦,寒。"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解毒。治小儿惊风抽搐,鹅口疮,丹毒游风。

①《中国药植志》:"全草:散寒除风,去目雾,消浮肿。治耳聋,身发黄。亦作健胃驱蛔药。"

②根:治跌打损伤。(《药学学报》(12):748,1965)

③《贵州草药》:"根:靖热解毒,驱风,解痉。"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5~6分;或煎汤。外用:煎水洗患处。

复方①治小儿抽侧背(角弓反张):岩扫把研末,每次五至六分,开水冲服。

②治小儿白口疮:岩扫把煨水,洗口腔。

③治风丹:岩扫把煨水,洗患处。(选方出《贵州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岩扫把

药材名称岩扫把

拼音Yán Sǎo Bǎ

英文名Herb of Peltateleaf Meadowrue

别名水香草、连钱草龙眼草、倒地抽、石蒜还阳、羊耳、小淫羊藿

出处出自《贵州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盾叶唐松草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alictrum ichangense Lecoy.ex Oliv.[T.tripeltatum Maxim.;T.multipeltatum Pamp.]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根和全草,分别晒干。

原形态盾叶唐松草,多年生草本,高14-32cm。全株无毛。根状茎斜,密生须根,须根上有纺锤形小块根。茎直立,不分枝或上部分枝。叶互生;叶柄长5-12cm。叶为一至三回三出复叶;叶片长4-14cm;小叶草质,卵形、宽卵形、宽椭圆形或近圆形,长2-4cm,宽1.5-4cm,先端微钝或圆形,基部圆形或近截形,3浅裂,边缘有疏齿,小叶柄盾状着生,长1.5-2.5cm。复单歧聚伞花序有稀疏分枝;花两性,花梗丝状,长约0.3-2cm;萼片4-5,花瓣状,卵形,长约3mm,白色,早落;花瓣无;雄蕊多数,长4-6mm,花丝上部宽,下部丝状,花药椭圆形,长约0.6mm;心皮5-16,有柄,柱头近球形。瘦果近椭圆形,长约4.5mm,有约8条纵肋,柄长约1.5mm。花期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900m的山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陕西、浙江、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性状1.性状鉴别 须根细如发丝,长5-10cm,直径0.3-0.5mm;表面棕褐色;质脆,易折断;味微涩。茎紫褐色,有细皱纹。羽状复叶,多皱缩,展平后小叶片宽椭圆形至近圆,盾状着生;叶面绿色,叶背暗红或淡绿色。花序梗细长,无花瓣。气微,味微苦。

2.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表皮细胞壁褐色。皮层细胞3-4列,壁厚,棕黄色;内皮层凯氏带不明显。初生木质部5-7原型。

化学成分含海罂粟碱(glaucine),去氢海罂粟碱(dehydroglaucine),箭头唐松草米定碱(thalicsimidine),去氢箭头唐松草米定碱(dehydrothalicsimidine),唐松草坡芬碱(thaliporphine)。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肝;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燥湿。主主治湿热黄疸;湿热痢疾;小儿惊风;目赤肿痛;丹毒游风;鹅口疮;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研末,1.5-2g。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

注意虚寒证慎服。

各家论述1.《中国药植志》:全草:散寒除风,去目雾,消浮肿。治耳聋,身发黄。亦作健胃驱蛔药。

2.治跌打损伤。〔《药学学报》1965,(12):748〕。

3.《贵州草药》:根:清热解毒,驱风,解痉。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蘽根

    药材名称蘽根拼音Lěi Gēn别名虆根(《别录》)出处《纲目》来源为葡萄科植物葛藟的根。性味江西《中草药学》:"甘,平。"功能主治治病后体虚,关节酸痛,跌打损伤。①《别录》:&qu

  • 臭节草

    药材名称臭节草拼音Chòu Jié Cǎo别名白虎草、松风草、臭草、岩椒草来源芸香科松风草属植物臭节草Boenninghausenia albiflora (Hook.) Meis

  • 心胆草

    《中药大辞典》:心胆草药材名称心胆草拼音Xīn Dǎn Cǎo别名水朝阳花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柳叶莱种植物长籽柳叶菜的全株。秋后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具细毛。茎下部匍匐,节上

  • 牛耳散血草

    药材名称牛耳散血草拼音Niú ěr Sàn Xuè Cǎo别名散血草、歇壁蝴蝶来源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扭果苣苔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reptocarpus clarkeanus (Hem

  • 自事口草

    药材名称自事口草拼音Zì Shì Kǒu Cǎo别名鹿蹄草(《生草药性备要》),小回回蒜(《植物学大辞典,),假芹菜(《岭南采药录》),千里光(《南京民间药草》),自灸草、野芹菜、

  • 细叶藁本

    药材名称细叶藁本拼音Xì Yè Gǎo Běn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细叶藁本的根和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gusticum etnussimum (Nakai)Ki-tag.(Angelic

  • 细叶藤柑

    药材名称细叶藤柑别名蜈蚣藤、细叶石柑、百足藤、雄鸡尾来源天南星科细叶藤柑Pothos repens (Lour.) Merr.,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西、广东、云南。性味辛,温。功能主治除湿凉血,止痛

  • 川麻黄

    药材名称川麻黄来源麻黄科川麻黄Ephedra minuta Flori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苦,温。功能主治祛寒发汗,平喘利尿,散瞳升压。主治感冒无汗,头痛身痛,麻疹水肿。用法用量0.5~

  • 林问荆

    药材名称林问荆拼音Lín Wèn Jīnɡ英文名Branched Wood Horsetail,Forest Horsetail出处始载于《东北草本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木贼科植物林问荆的全草。拉丁

  • 辽东鳞毛蕨

    药材名称辽东鳞毛蕨拼音Liáo Dōnɡ Lín Máo Jué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半岛鳞毛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ryopteris peninsulae Kitag.采收和储藏: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