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悬雍垂

悬雍垂

解剖部位名称。出《灵枢·忧恚无言》篇。又名小舌蒂丁蒂中喉花、蒂中、帝中、帝钟。为口腔内软腭游离缘之向下突出者,张口作“啊”音即可见。其与咽前柱(舌腭弓)、咽后柱(咽腭弓)及喉核(腭扁桃体)共组成喉关。古人认为其与音声有关。《灵枢·忧恚无言》:“悬雍垂者,音声之关也。”其悬垂如小舌状的软组织,吞咽时随同软腭向上收缩,防止食物由口腔窜入鼻腔。

猜你喜欢

  • 疗耳眼方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14卷,梁·甘之撰,已佚。

  • 股阳

    股(大腿)的外侧。《素问·骨空论》:“股骨上空在股阳,出上膝四寸。”

  • 斜扳法

    推拿手法名。又名斜搬法。施术时,患者侧卧,上面腿屈曲,下面腿伸直。医者用一手扶住其肩前部,另一手扶住臀部,两手同时用力作相反方向推动,使其腰椎扭转。常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后关节紊乱等症。

  • 病穿板

    病名。出《证治准绳·疡医》卷四。即涌泉疽。见该条。

  • 荞叶细辛

    见《贵州草药》。为胖血藤之别名,详该条。

  • 小青皮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青皮之处方名,详该条。

  • 排脓托毒

    简称排托。即内托中的托毒透脓法。详内托条。

  • 失血发热

    病证名。指失血后的发热。多因阴血亏耗,虚阳偏亢或阳气郁于血分不得发越所致。《证治汇补·发热》:“一切吐衄便血,产后崩漏,血虚不能配阳,阳亢发热者,治宜养血。然亦有阳虚而阴走者,不可徒事滋阴,所以有生血

  • 刘翱鲤

    【介绍】:参见刘继芳条。

  • 首疽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由于少阳三焦经热毒郁滞所致。疽生于瘈脉(在颞骨乳突根部稍前耳后肌中)、翳风(在腮腺后沿乳突和下颌角之间)二穴。初起多憎寒壮热,口渴。若溃黄色脓者为顺,出黑色稀水者为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