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新疆中草药手册》。即苦豆草,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四。包括产后子宫脱出、产后子宫不收。产后下物如钵。多因宿有虚冷,产时用力过度,其气下冲所致。症见子宫脱出或伴有阴道壁下垂等。治法参见子宫脱垂条。
病证名。出《医学纲目》。又名血痢、赤痢。为热毒内迫于血,肠络损伤,血从下泄所致。治宜凉血止痢。用茜根汤。
见《广西中草药》。为水杨梅之别名,详该条。
即染苔。详该条。
用药制成丸剂或锭剂、片剂,或用纱布包裹药末,塞入阴道或肛门内,以治疗白带、阴痒或痔等。如《金匮要略》蛇床子散。
【介绍】:见殷仲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羽叶三七之别名,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古代对接生员的称呼。
见《四川中药志》。为花叶矮沱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