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生草药性备要》。为大金牛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中草药》。为山扁豆之别名,详该条。
指阴阳失调,阳盛阴衰,阴精不能涵敛阳气而致阳气亢越的一种病理状态。《脾胃论·卷中》:“此病阳亢,乃阴火之邪滋之。”
12卷。清·张琰撰。刊于1741年。卷1~2载药性、痘疹诊法及治疗大要;卷3介绍种鼻痘之法;卷4~8为痘疹各期的证治;卷9痘后杂症及调治;卷10女子痘症;卷11麻疹论治;卷12麻痘诸方。其治痘之法遵循
【介绍】:见智宣条。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即经行浮肿。详该条。
见《青岛中草药手册》。为牛角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图经》。为枸橘之别名,详该条。
见良方集腋条。
与囟、顖通。详囟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