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亦称大衄。指鼻大量出血并见口、耳一齐出血。《诸病源候论·鼻病诸候》:“鼻大衄者,是因鼻衄而口耳鼻皆出血,故云鼻大衄也。”多因劳伤过度,府藏生热,热乘血气而致。用远志汤、苦参汤、牡蛎散(见《圣济
【介绍】:见高士亿条。
病名。出《增辑验方新编》卷六一十。即冷瘼。见该条。
【介绍】:元代医家。蒙古族。任尚膳院使,统领尚食、尚药局。
【介绍】:清代藏医学家。西藏吉雪人。著有《医学源流》。
【介绍】:见洪炜条。
见《外科枢要》卷四。即冲和膏,见该条。
病证名。指小儿伤食所致的吐泻。多因脾胃嫩脆,乳食失节,壅塞脾胃而引起。《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吐泻乳食不化,其吐及粪皆有酸臭气者,此伤食吐泻也。”治宜消食导滞。用胃苓汤加减。
病名。《医门补要》卷中:“阴湿鼓胀,寒湿留着中焦,清阳不布,满腹坚胀,面黄,不渴,不食,脉沉迟,宜通阳汤。”参见鼓胀条。
眼科病证。见《银海指南》卷二。指翳之色白而淡薄者。详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