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暑瘵

暑瘵

病名。指感受暑热而突然咯血嗽,状似痨瘵的病证。《增订伤暑全书》卷上:“盛暑之月,火能灼金,若不禁辛酒,脾火暴甚,有劳热躁扰,而火动于心肺者,令人咳嗽气喘,骤吐血衄血,头目不清,胸膈烦渴不宁。……宜四物汤黄连解毒汤二陈汤三药内去川芎白芍黄柏,以贝母半夏,加桔梗以抑之,薄荷以散之,麦冬、五味以敛之,自愈。或加童便、藕汁;或黄连香薷饮一二剂亦可,静摄数日,忌酒煎炒自安,是名暑瘵,宜酌而善用焉。或用东垣参苓调中亦妙。”如暑热夹湿,口不渴而苔白滑者,宜用清络饮杏仁苡仁滑石汤主之。参见暑病条。

猜你喜欢

  • 倪涵初治疟第二方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引倪涵初方。生首乌三钱,陈皮、柴胡、茯苓、黄芩各八分,威灵仙、白术、当归各一钱,知母、鳖甲各二钱,炙甘草三分。为粗末,加生姜三片,井、河水各半煎,并加无灰酒再煎一滚,空腹

  • 长令

    指夏季生长之气当令之时。《素问·五常政大论》:“长令不扬。”谓夏令生长之气不得发扬。

  • 阴阳之宅

    指肾。肾藏元阴与元阳,故称。参肾条。

  • 伤寒标本

    指伤寒的本证、标证及其受病的先后情况。明·陶华《伤寒家秘的本》卷二:“……标者,病之梢末;本者,病之根本。先受病为本,次受病为标……。”参见伤寒标本心法类萃条。

  • 凤芽蒿

    见《陕西中草药》。为百蕊草之别名,详该条。

  • 胃泻

    病名。又称胃泄。《医林绳墨·泄泻》:“胃泻色黄,食饮不化,此胃有虚寒也。”后世亦有以胃泻为伤食泻者。《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伤食作泻即胃泻。”详胃泄、伤食泻条。

  • 唇疔

    病名。见《疡医大全》卷十四。系指疔生唇上。多由脾胃二经火毒上攻所致。症见疔生于上、下唇或口角处,初起如粟如芥,形小根深,周围有红而坚硬的根盘,可有白色疮头,自觉麻木痒痛,甚则红肿剧痛,壮热烦渴,二便不

  • 大火

    指少阴君火。亦即极盛之火。《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二之气,大火正,……其病温厉大行,远近咸若。”

  • 万氏牛黄丸

    即牛黄清心丸第二方,见牛黄清心丸条。

  • 用药歌诀

    见医要集览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