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中药志》。为苦石莲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伤科补要·凡例》。即脱臼。详该条。
【介绍】:元代医家。字子林。瓯宁(今福建建瓯)人。精痘疹专科。
病证名。指头生小疮,浸淫瘙痒,黄膏出不生痂,连年不愈者。用苦参汤浸纱布塌疮上。
证名。见《集验背疽方》。指患疮疡期间出现呕吐症状。若喜寒恶热而呕者宜降火,方用黄连解毒汤;喜热恶寒而呕者宜养胃气,方用香砂六君子汤;脉实便秘而呕者宜泻火,方用内疏黄连汤;脉细肠鸣腹泻而呕者托里温中,方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指妇人屡孕屡堕,故名。参见滑胎条。
又名《眼科统秘》。1卷。清代作品。撰人、撰年均不详。书中简略记载了若干眼科病的症状与治疗方剂。本书收入《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中。
气功术语。本为古代外丹术的主要原料,后借以比喻气功内炼过程中体内精、气、神的变化。内丹术中“铅”,主要比喻肾中元气。如《钟吕传道集》中说:“肾中之水,伏藏于受胎之初,父母之真气,真气隐于人之内肾,所谓
见灵枢素问节要浅注条。
①出《名医别录》。为独活之别名。②出《新修本草》。为银线草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