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指心痛或作或止,久而不愈者。《辨证录·心痛门》:“人有一时心痛,倏痛倏已,一日而十数遍者,饮食无碍,昼夜不安,……乃气虚而微感寒湿之邪,邪冲心包而作痛。”治宜补气温阳,
出《岭南采药录》。为樟柳头之别名,详该条。
肘关节的别称。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发背的一种。因多脓头状似椒目,故名。即竟体发。见该条。
我国古代医学分科的一种,幼科的别称。专治小儿疾病,相当于现在的小儿科。宋代太医局,元、明、清太医院均设有此科。参见九科条、十三科条。
疟疾之一。指疟疾发于夜间者。①即三阴疟。《医宗金鉴》卷四十二:“疟在夜发,名曰三阴疟疾。”详见三阴疟条。②即鬼疟。《张氏医通·疟》:“夜疟俗名鬼疟。此邪入血分,宜升散血脉之邪。《千金》内补建中加升、柴
舌苔白厚而干燥的舌象。为脾胃热滞或邪在少阳之证(见《辨舌指南》)。
即脏会。详该条。
即腋窝。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喉咙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