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李根

李根

《中药大辞典》:李根

药材名称李根

拼音Lǐ Gēn

出处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9~10月采。

性味①《日华子本草》:"凉,无毒。"

②《滇南本草》:"性寒,味苦涩。"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消渴,淋病,痢疾,丹毒,牙痛。

①《药性论》:"苦李根煮汁止消渴。"

②《日华子本草》:"主赤白痢,浓煎服。"

③《滇南本草》:"治膏淋脓闭,马口疼痛,秧草为使,用根点水酒服,但服后脓止,管中痒,方好。"

④《纲目》:"治小儿暴热,解丹毒。"

⑤《重庆草药》:"清火解毒。用于热淋,血痢,牙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

复方①治小儿暴有热,得之二、三日:李根、桂心、芒硝各十八铢,甘草麦门冬各一两。上五味,细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五服。(《千金方》李根汤)

②治小儿尿灶丹,初从两股起,及脐间走入阴头皆赤色者:烧李根为灰,以田中流水和敷之。(《千金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李根

药材名称李根

拼音Lǐ Gēn

英文名Root of Japanese Plum

别名李子根、李子树根

出处出自《本草经集注》。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李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unus salicina Lind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

原形态李 乔木,高达9-12m。树皮灰褐色,粗糙;小枝无毛,紫褐色,有光泽。叶柄近顶端有2-3腺体;叶片长方倒卵形或椭圆倒卵形,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密浅圆钝重锯齿。花两性;通常3朵簇生;萼筒杯状,萼片及花瓣均为5;花瓣白色,雄蕊多数;排成不规则2轮;雄蕊1,柱头盘状,心皮1,与萼筒分离。核果球形或卵球形,直径3.5-5cm,栽培品种可达7cm,先端常稍急尖,基部凹陷,绿、黄或带紫红色,有光泽,被蜡粉:核卵圆形或长圆形,有细皱纹。花期4-5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2600m的山沟路旁或灌木林内。

资源分布:除内蒙古、新疆、西藏外,全国各地多有分布和栽培。

性状根呈圆柱形,长30-130cm,直径0.3-2.5cm。表面黑褐色或灰褐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切断面黄白色或棕黄色,木质部有放射状纹理。气微,味淡。

性味苦;寒;无毒

归经脾;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主疮疡肿毒,热淋,痢疾,白带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烧存性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1.《药性论》:苦李根煮汁止消渴。

2.日华子本草》:主赤白痢,浓煎服。

3.《滇南本草》:治膏淋脓闭,马口疼痛,秧草为使,用根点水酒服,但服后脓止,管中痒,方好。

4.《本草纲目》:治小儿暴热,解丹毒。

5.《重庆草药》:清火解毒。用于热淋,血痢,牙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三丫苦叶

    药材名称三丫苦叶拼音Sān Yā Kǔ Yè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芸香科植物三丫苦的叶。随时可采。原形态三丫苦(《岭南采药录》),又名:三叉虎、斑鸠花、三枝枪、三叉苦、三丫虎、三拜苦、小黄

  • 点头菊

    药材名称点头菊拼音Diǎn Tóu Jú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点头菊的全草。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35厘米。根茎短,有宿存残叶基。叶根出,具柄;叶片长圆形至椭圆形,全

  • 疳积药

    药材名称疳积药拼音Gān Jī Yào别名食疙瘩(《贵州草药》)出处《昆明药植调查报告》来源为唇形料植物腺花香茶菜的根。秋季挖根。性味涩,温。功能主治健脾利湿,镇吐理气。复方①治上吐下泻:食

  • 滇白药子

    药材名称滇白药子拼音Diān Bái Yào Zǐ别名白药子、马蹄细辛、毛狗苔、毛芋头来源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毛芋头薯蓣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corea kamoonensis Kun

  • 黄梢蛇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梢蛇药材名称黄梢蛇拼音Huánɡ Shāo Shé别名灰鼠蛇、过树蛇、上竹龙、黄肚蛇、索蛇、过树榕来源有鳞目游蛇科灰鼠蛇Ptyas korros (Schle

  • 羊胰

    《中药大辞典》:羊胰药材名称羊胰拼音Yánɡ Yí出处《纲目》来源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胰脏。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羊肉"条。化学成分胰腺的胰岛部分含胰岛素和高血糖

  • 大狗尾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狗尾草药材名称大狗尾草拼音Dà Gǒu Wěi Cǎo别名狗尾巴来源禾本科狗尾草属植物大狗尾草Setaria faberii Herrm.的全草,其根及果穗亦入药。秋末

  • 麝香壳

    《中药大辞典》:麝香壳药材名称麝香壳拼音Shè Xiānɡ Ké别名臭子壳、麝壳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鹿科动物麝的香腺囊的外皮。将香腺囊对剖,取去麝香,剩下的外壳,干燥后即成。生

  • 丝瓜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丝瓜藤药材名称丝瓜藤拼音Sī Guā Ténɡ来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 cylindrica (L.)Roem. 的藤。夏秋采收。性味甘,平。功能主治通经活络,止咳

  • 丁蛎

    药材名称丁蛎拼音Dīnɡ Lì英文名T-shaped shellfish别名白丁蛎、螺蛟、丁字贝、海丁子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钳蛤科丁蛎的壳。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lle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