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柿花

柿花

《中药大辞典》:柿花

药材名称柿花

拼音Shì Huā

出处滇南本草

来源为柿科植物

原形态形态详"柿蒂"条。

功能主治治痘疮破烂。柿花晒干为末,搽之。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柿花

药材名称柿花

拼音Shì Huā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柿科植物柿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pyros kaki Thunb.

采收和储藏:4-5月花落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研成粉。

原形态落叶大乔木,高达14m。树皮深灰色至灰黑色,长方块状开裂;枝开展,有深棕色皮孔,嫩枝有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8-20mm;叶片卵状椭圆形至倒卵形或近圆形,长5-18cm,宽2.8-9cm,先端渐尖或钝,基部阔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主脉生柔毛,下面淡绿色,有短柔毛,沿脉密被褐色绒毛。花杂性,雄花成聚伞花序,雌花单生叶腋;总花梗长约5mm,有微小苞片;花萼下部短筒状,4裂,内面有毛;花冠黄白色,钟形,4裂;雄蕊在雄花中16枚,在两性花中8-16枚,雌花有8枚退化雄蕊;子房上位,8室,花柱自基部分离。浆果形状种种,多为卵圆球形,直径3.5-8cm,橙黄色或鲜黄色,基部有宿存萼片。种子褐色,椭圆形。花期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多为栽培种。分布于华东、中南及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台湾等地。

性味甘;性平

归经脾;肺经

功能主治降逆和胃;解毒收敛。主呕吐;吞酸;痘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研末搽。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乌鸡骟

    《全国中草药汇编》:乌鸡骟药材名称乌鸡骟别名陕西假密网蕨来源蕨类水龙骨科乌鸡骟Phymatodes shensiensis (Christ) Ching,以根状茎入药。生境分部陕西、山西、四川、贵州。

  • 山油麻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油麻药材名称山油麻拼音Shān Yóu Má别名山脚麻来源榆科山油麻Trema dielsiana Hand.-Mazz.,以嫩叶、根入药。生境分部浙江、福建

  • 吊白叶

    药材名称吊白叶拼音Diào Bái Yè别名粉帕叶(《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粉桐叶(《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忍冬朴植物水红木的叶或根、花。全年可

  • 西河柳

    《中国药典》:西河柳药材名称西河柳拼音Xī Hé Liǔ英文名CACUMEN TAMARICIS别名怪柳、赤怪柳、山川柳、三春柳、西湖柳、红筋柳来源本品为柽柳科植物柽柳Tamarix chi

  • 万年青叶

    《中药大辞典》:万年青叶药材名称万年青叶拼音Wàn Nián Qīnɡ Yè出处《本草新编》来源百合科植物万年青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万年青根"条

  • 地桃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桃花药材名称地桃花拼音Dì Táo Huā别名红花地桃花、肖梵天花、野棉花、狗脚迹、大梅花树、刺头婆、痴头婆来源为锦葵科梵天花属植物肖梵天花Urena lob

  • 豉虫

    《中药大辞典》:豉虫药材名称豉虫拼音Chǐ Chónɡ别名豉母虫(《补缺肘后方》)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豉虫科昆虫豉虫的全虫。原形态体椭圆形,雄虫长约7毫米,雌虫较大。色黑或黄,有光泽。头顶

  • 松油

    《中药大辞典》:松油药材名称松油拼音Sōnɡ Yóu别名松脂(《唐本草》),沥油(《纲目拾遗》)。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松科植物油松或其同属植物树材中的松脂。制法《纲目拾遗》:"取

  • 狗脑

    《中药大辞典》:狗脑药材名称狗脑拼音Gǒu Nǎo别名狗脑髓(《医学入门》)。出处《别录》来源为犬科动物狗的脑髓。化学成分脑的各部,化学组成并不一致,含率颇不相等。灰白质含水分78.7%,蛋白质1.7

  • 石头菜

    药材名称石头菜拼音Shí Tou Cài来源药材基源:为景天科植物长药八宝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ylotelephium spectabile(Bor.)H.Ohba[Sedum spect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