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正王朴庄伤寒论注
见伤寒论注条。
见伤寒论注条。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即泻肝。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撰《明时攻要伤寒论》3卷,已佚。
病证名。指因阴血亏虚、经脉凝涩所致的腹痛。《症因脉治》卷四:“血虚腹痛之症,偎偎作痛,如细筋牵引,下引小腹,上行肋梢,肢体瘦弱,面色痿黄,腹虽痛而不饱闷,痛无定处,此血虚腹痛之症也。”《证治汇补·腹痛
丛书。清·王实颖辑。刊于1821年。本书包括:《种子心法》、《保胎方论》、《达生真诀》、《新产证治》及《全婴须知》五种著作。
【生卒】:约1890~?【介绍】:字文虎。湖南郴县人。幼从经学家善化皮鹿门习儒,清光绪三十四年(1909年)入京殿试,授职京曹,分发学部。辛亥革命后历任教育部秘书、司长。其祖丹皆、叔宜诚,均精医学。得
病证名。又名肥疮、燕口、口角疮。常因脾胃湿热上攻口唇,或先天遗毒所致。《诸病源候论》卷三十:“足太阴为脾之经,其气通于口;足阳明为胃之经,手阳明为大肠之经,此二经脉并侠于口,其腑脏虚,为风邪湿热所乘,
经穴名。代号GB30。出《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作镮铫。别名膑骨。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太阳之会。位于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侧卧屈股取穴。布有臀下皮神经,臀下神
见《贵州药用植物目录》。为大飞扬之别名,详该条。
指纹深红紫暗,主热邪郁滞(见《四诊抉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