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医官职称。为低级官员,共7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参见太医院条。
《证治准绳·疡医》卷六方。大黄、赤石脂、煅石膏各等分。为末,先挑破患处,然后掺药。治伤损敷药后起泡者。
病证名。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亦称胎前流血。指妊娠后阴道流血。包括激经、胎漏、胎动不安。详见各条。
【介绍】:见方贤条。
出《本草图经》。即冬青子,详该条。
气功功法。在特定的坐功、站功、行功的自我锻炼基础上,运内气于食指尖,发放于指外,以食指代金针,点人身之穴道,使通经络,调气血而治疗疾病的功法。其功法分为:①坐功,包括意守丹田、收功;②站功,包括意守食
见《桂海虞衡志》。即沉香,详该条。
病名,见《外科活人定本》卷二。即瘰疬,详该条。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马王堆汉墓帛书简称鬾即继病。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苦地胆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