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抱朴子》。即铜绿,详该条。
脚气的古称。见《济生方·脚气》。详脚气条。
丛书名。清·费伯雄撰。刊于1863年。包括《医醇賸义》、《医方论》二种。详各条。
用药料作膳食的一类。是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将中药与相应的食物原料相配,采用独特的加工烹调技术制作的食品,并具有预防、治疗及保健作用者。药膳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其主要特点是将防治用药融汇于饮食生活之中
即心包络经病。十二经病之一。《灵枢·经脉》:“是动则病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澹澹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是主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
出《名医别录》。为鸭儿芹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幼科要略》。因小儿热病,表里不和,屡清消不愈,病势淹缠,潮热骨蒸,肌体消瘦。参小儿骨蒸、疳痨条。
经穴名。代号SJ1。出《灵枢·本输》。属手少阳三焦经。井(金)穴。位于无名指尺侧,指甲角旁约0.1寸。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和指掌侧固有动、静脉形成的动、静脉网。主治昏厥,热病,头痛,目赤痛,
指阴寒内盛,导致阳气虚衰的病机。症见恶寒、肢冷、泄泻、水肿,舌淡滑等。治以温阳救逆,兼以健脾利水。《难经·六难》:“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故曰阴盛阳虚。”这是在脉诊上的反映,因阳虚于外,故浮取则脉小;阴
即睾丸。《素问·骨空论》:“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