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养小儿方法。见《幼幼新书》卷四。①《肘后备急方》:儿新生三日,应开腹,助谷神,碎米浓作饮,如酪,与儿大豆许,数令咽之。②《备急千金要方》:儿哺早不胜谷气,三十日后,虽哺勿多。不嗜食,强予之,复生病。
【介绍】:元代医生。字扣中,自号和斋。瓯宁(今福建建瓯)人。精医术,常以助人为乐的精神为人治病。
病证名。系指产后发音不出。产后心气不足,气阴两虚,阴虚则咽喉失于濡养,阴无以化气,气不能上达于喉,故发音不出,或因产后心气虚,为外邪所中而致喑。《校注妇人良方》卷十八:“产后不语,因心气虚而不能通于舌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10卷,已佚。
病证名。多由阴精亏损,虚火上炎引起。即热泪无时常流。《证治准绳·杂病》:“谓目无别病,止是热泪不时常流也。……盖肝胆肾水耗而阴精亏涩,及劳心竭意,过虑深思动其火而伤其汁也。故血虚膏液不足人,哭泣太伤者
针灸术语。指在盛夏的三伏天进行针灸治疗。民间习以此时治疗哮喘、老年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病。
见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条。
【介绍】:见丁瓒条。
骨名。即尾骨。详尾骶骨条。
【介绍】:明代医家。字石浮。江苏常熟人。精于察脉,著有《内经摘粹补注》、《医宗要略》,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