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手掌的中央部分。又名掌心、手心。诊察掌中可知腹中的寒痛或热痛。《灵枢·论疾诊尺》:“掌中热者,腹中热;掌中寒者,腹中寒。”②经穴别名。出《针灸资生经》。即劳宫。见该条。
证名。出《灵枢·癫狂》。①跳动不宁为悸。心跳不宁者称心悸,脐下搏动者称脐下悸。《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证治准绳·杂病》:“《伤寒明理论》释悸字云:悸,心忪也
病证名。《症因脉治·内伤眩晕》:“气虚眩晕之症,气虚即阳虚也。其人面色白,身无热,神识清爽,言语轻微,二便清利,时或虚阳上浮,头面得火,眩晕不止。”《医略六书·眩晕》:“劳倦伤脾,清阳下陷,眩晕倦怠,
经脉名称之一。包括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与太阳经互为表里。《素问·阴阳离合论》:“太阴之前,名曰阳明。”本经多血多气,阳气最盛,是在太阳和少阳两经阳气基础上的发展。《素问·至真要大论》:“两阳合明
出《神农本草经》。为石之别名,详该条。
内痔治法之一。用于各期内痔及混合痔之内痔部分。包括对痔核具有坏死作用的药物(如枯痔油、枯脱油)或能使痔核硬化萎缩的药物(如5-8%明矾液,5%鱼肝油酸钠等)。从而使痔核硬化萎缩、坏死、脱落。本法对内痔
【介绍】:清代民间外科医生,人称为毛矮子。湖南辰溪县人。据说他于二十几岁时,从远处来的乞丐处学得治疗痈疽瘰疬及跌打损伤等外证之术,并能作腹部手术。
病证名。感受寒邪,蕴积成实而成壮热证候。《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伤寒,是寒气客于皮肤,搏于血气,腠理闭密,气不宣泄,蕴积生热,故头痛,体痛而壮热,其人本脏气实者则气与实气相搏,而成壮热,谓之挟实。实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肥目者,白睛上生点注,或如浮萍,或如榆夹,有如胡粉色者,有作青黑色者,似羹上脂,致令目暗,世呼为肥目。”
七怪脉之一。脉搏似有似无,如鱼之翔泳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