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清瘟败毒饮

清瘟败毒饮

药方名称清瘟败毒饮

处方石膏(大剂)180~240克(中剂)60~120克(小剂)24~36克 小生地(大剂)18~30克(中剂)9~15克(小剂)6~13.5克 乌犀角(大剂)18~24克(中剂)9~12克(小剂)6~12克 真川连(大剂)12~18克(中剂)6~12克(小剂)3~4.5克 生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竹叶甘草丹皮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治湿热疫毒及一切火热之证。气血两燔,高热狂躁,心烦不眠,或神昏谵语,头痛如劈,大渴引饮,咽痛干呕,发斑吐血,舌绛唇焦,脉沉细而数,或沉数,或浮大而数。现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等表现为气血两燔症状者。

用法用量石膏先煎十余分钟后,再入余药同煎,犀角磨汁和服,或研末,或先煎对入,分二次服。疫证初起,恶寒发热,头痛如裂,烦躁谵妄,身热肢冷,舌刺唇焦,上呕下泄,六脉沉细而数者用大剂,沉而数者用中剂,浮大而数者用小剂。

若斑一出,加大青叶,并少佐升麻1.2~1.5克,大便不通,加生军;大渴不已,加石膏天花粉;胸膈遏郁,加川连、枳壳桔梗瓜蒌霜。

备注本方为综合《伤寒论》白虎汤、《外台秘要》引《小品方》之芍药地黄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之黄连解毒汤等三方加减而成。方中重用石膏知母甘草以清阳明之热;黄连黄芩栀子三药合用能泻三焦实火;犀角、丹皮、生地、赤芍专于凉血解毒化瘀;连翘玄参桔梗甘草清热透邪利咽;竹叶清心利尿,导热下行。诸药合用,既清气分之火,又凉血分之热,是治疗气血两燔的主要方剂。

摘录疫疹一得》卷下

猜你喜欢

  • 丝瓜散

    《普济方》卷三十八:丝瓜散药方名称丝瓜散处方干丝瓜1个(连皮,烧作灰存性)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治酒痢,便血腹痛,或如鱼脑,五色腥秽者。用法用量每次6克,空腹时用酒调服。一方煨食之,亦愈。摘录《普济方

  • 摄涎饼

    药方名称摄涎饼处方炒白术20~30克益智仁20~30克 鲜生姜50克 白糖50克 白面粉适量制法先把炒白术和益智仁一同放入碾槽内,研成细末;把生姜洗净后捣烂绞汁;再把药末同白面粉、白糖和匀,加入姜汁和

  • 固齿方

    《石室秘录》卷一:固齿方药方名称固齿方处方雄鼠脊骨1副,当归1钱,熟地3钱,细辛1钱,榆树皮3钱,骨碎补3钱,青盐1钱,杜仲2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固齿。主用法用量用绵纸裹成条,咬在牙床上,以味尽为

  • 莲子房散

    药方名称莲子房散处方莲子房2两(秋前者),甘草1分(炙微赤,锉),人参1两(去芦头),门冬3分(去心),芦根1两(锉)。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产后烦渴不止。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大枣

  • 荸荠酒酿

    药方名称荸荠酒酿处方酒酿100克 鲜荸荠10个制法将酒酿与荸荠(去皮,切片),加水少许,煮熟。功能主治清热,透疹。适用于小儿麻疹、小痘以及风热外感。用法用量吃荸荠饮汤。每日分2次服。摘录《良方集要》

  • 神圣丸

    《直指小儿方》卷二:神圣丸药方名称神圣丸处方乌蛇肉(米醋浸,炙)白僵蚕(炒)防风天麻天南星(牛胆制)各15克五灵脂代赭石(煅,醋婶)各7.5克全蝎(焙)朱砂各3克制法上为末,粟米糊丸,如梧桐子大。功能

  • 八毒大黄丸

    药方名称八毒大黄丸处方藜芦2分(炙),大黄3分,朱砂5分,蜀椒4分,雄黄4分(研),巴豆4分(去皮,熬),桂心4分。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天行病3-4日,身热目赤,四肢不举;产乳后伤

  • 苍耳茶

    药方名称苍耳茶处方苍耳子2升(熟杵,为末)。功能主治老人风冷痹,筋脉缓急。用法用量常服极治风热,明目。摘录《养老奉亲》

  • 芎归首乌饮

    药方名称芎归首乌饮处方川芎9克当归30克 鲜首乌15克(打碎)青皮4.5克 草蔻仁3克(研)柴胡1.8克 炒枳壳4.5克甘草2.4克功能主治治孕妇疟疾。用法用量上药加酒200毫升,河井水煎服。摘录《慈

  • 参耆益气汤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五:参耆益气汤药方名称参耆益气汤处方人参黄耆白术五味麦冬陈皮炮附子炙甘草功能主治主厥疟而兼气虚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五《准绳·类方》卷一:参耆益气汤药方名称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