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病名。出《素问·五藏生成篇》。多因积于腹中之寒气上逆所致。证见脐周绞痛,恶心,胃脘疼痛,吐出冷涎,四肢厥冷,脉象虚大等。《类证治裁》卷七:“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言脾受肝尅,气逆上升,《宝鉴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明代医家。字子才,号云林,江西金谿人。出身于世医之家,父亲龚信曾任职于太医院。他年少时,先业儒,后随父学医,曾任太医院吏目。除继承家学外,更访贤请教,与名家研讨医术。编述较
医方著作。8卷。本书即《医宗金鉴》卷26~33(亦有单行本)。书中共选录清代以前临床常用方剂近200首,除记述原方方名、主治及处方外,每方均附有方义的注释和历代医家对该方的论述。选方颇精,虽未分类,但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络石藤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指妊娠伤食作泻。多因孕后饮食不节,伤于脾胃,以致腹满嗳气,泻下酸臭。宜健脾消食导滞。用养胃汤加山楂、神曲、麦芽,或用保和丸。
出《灵枢·本藏》。谓:“揭唇者脾高,唇下纵者脾下。唇坚者脾坚,唇大而不坚者脾脆。唇上下好者脾端正,唇偏举者脾偏倾也。”揭者,高举也(《说文》)。即用唇的所见估计本脏“脾”的情况。
“阴阳二十五人”之一种类型,出《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其外貌特征为“黄色,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美股胫,小手足,上下相称,行安地。”性格特征为“安心,好利人,不喜权势,善附人。”体质和发病特点为
即渴。为与消渴区别,故称寻常渴。《证治准绳·杂病》:“口燥咽干,此寻常渴,非三消证。”详渴条。
【介绍】:唐代医学家。撰有《本草括要诗》3卷、《藏府通元赋》1卷。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天蛇头。证治见指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