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牛奶树

牛奶树

《中药大辞典》:牛奶树

药材名称牛奶树

拼音Niú Nǎi Shù

别名牛奶子(《广州植物志》),乳汁麻木,牛奶稔、猪母茶、猪奶树(《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出处《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桑科植物对叶榕根、皮、叶。全年可采。根洗净晒干,皮除去外皮,取二层皮;叶刷去毛用。

原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3~5米,具乳汁。幼枝被刚毛,中空。叶革质,常对生;卵形、倒卵形或长圆形,长10~20厘米,宽6~12厘米,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先端短尖或具短尾尖,全缘或具不规则细锯齿,或仅顶鄙具锯齿,两面均祖糙,上面疏被稀刚毛,下面密被粗毛;叶柄长1~4.5厘米;托叶阔披针形,长1.5厘米。早落,花托(隐头花序)聚生于老树干,或由树干发出的无叶枝条,扁球形或陀螺形,直径1.5~3厘米,成熟时黄色,具柄,被粗毛,中部以下常具数枚苞片,基部苞片3;雄花、瘿花生花托口部,雄花被3,雄蕊1;瘿花及雌花无花被。小坚果,骨质。花期6~7月(广西)。

生境分部生长于平原、丘陵、山谷和溪边。分布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甘,凉。"

功能主治疏风解热,消积化痰,行气散瘀。治感冒发热,支气管炎,消化不良,痢疾,跌打肿痛。

①《岭南采药录》:"治腋疮,捣其子及叶敷之。"

②《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清热祛湿,消积化痰,行气散瘀。治感冒发热,伤风咳嗽,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结膜炎,消化不良,痢疾,跌打肿痛,气结疼痛。"

③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斑疹发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烂外敷或煎水洗患处。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牛奶树

药材名称牛奶树

拼音Niú Nǎi Shù

别名乳汁麻木、牛奶稔、猪母茶、猪奶树、牛乳药、大牛奶、多糯树、稔水冬瓜、铁牛入石、乳汁公树

出处出自《岭南采药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对叶榕的根、皮或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cus hisPida L·f·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根洗净晒干,皮除去外皮,取二层皮;叶刷去毛用。

原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3-5m。全株具乳汁;幼枝被刚毛,中空。单叶通常对生;叶柄长1-4.5cm,被短粗毛;托叶2枚,阔披针形,长约1.5cm,在无叶和生榕果枝上,常4枚合生成环状,早落;叶片革质或纸质,卵状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6-20cm,宽4-12cm,先端短尖或尾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线或有不规则细锯齿,两面被短刚毛,下面较密。隐头花序,花序托(榕果)成对着生于叶腋或簇生于树干上和无叶的枝上,倒卵形、陀螺形式近梨形,成熟后黄色,直径1.3-3cm,具柄,密生短硬毛,顶端略有脐状突起,中部以下常散生数枚苞片,基生苞片3枚;雄花、瘿花多数着生于花序托内壁的顶部,花被片3,雄蕊1;瘿花无明显花被,花柱近顶生;雌花无花被,花柱侧生,被毛。瘦果卵形。花期6一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旷地、山谷以及低海拔的疏林中或水旁堤边潮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及贵州、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皮含花生酸-10-酮二十四醇酯(10-ketotetra-COSyl arachidate),羽扇豆醇乙酸酯(lupeyl acetate)[1],3,6,7,三甲氧基菲并吲哚啶(3,6,7-trimethoxyphenanthroindolizidine),3,6, 7-三甲氧基-14-羟基菲并蚓哚啶(3,6,7-trimethoxy-14-hydrox-yPhenanthroindolizidine),牛奶树碱(hispidine)[2],三十烷醇乙酸酯(triacontanyl acetate),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3]。叶含香柑内酯(bergapten),补骨脂素(psoralen),β-香树脂醇(β- amy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4]。根含无色矢车菊素-3-O-α-D-毗哺葡萄糖(l→4)-O-β-D-吡喃阿拉伯糖甙[leucocyanidin-3-O-α-D-α-D-glycopyranosyl-(1→4)-O-β-D-arabinopyranoside][5]。

性味甘;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疏风解热;消积化痰;健脾除湿;行气散瘀。主感冒发热;结膜炎;支气管炎;消化不良;痢疾;脾虚带下;乳汁不下;跌打肿痛;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烂或煎水洗。

各家论述1.《岭南采药录》:治腋疮,捣其子及叶敷之。

2.《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清热祛湿,消积化痰,行气散瘀。治感冒发热,伤风咳嗽,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结膜炎,消化不良,痢疾,跌打肿痛,气结疼痛。

3.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斑疹发热。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雪乌

    《全国中草药汇编》:雪乌药材名称雪乌拼音Xuě Wū别名翁阿鲁、翁格尔[藏名]来源毛茛科雪乌Aconitum fanguticum (Maxim.)Stapf,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苦,寒。有

  • 威灵菊

    药材名称威灵菊拼音Wēi Línɡ Jú别名铁脚威灵仙[云南]、小黑药来源菊科旋覆花属植物显脉旋覆花Inula nervosa Wall.,以根入药。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性味辛,

  • 蒙古马兰

    药材名称蒙古马兰拼音Měnɡ Gǔ Mǎ Lán英文名Mongolian Kalimeris,all-grass of Mongolian Kalimeris别名北方马兰、羽叶马兰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

  • 茸草

    药材名称茸草拼音Rónɡ Cǎo别名菱登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钟萼草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ndenbergia philippensis(Cham.)Benth.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季

  • 雨久花

    药材名称雨久花拼音Yǔ Jiǔ Huā别名水白花来源雨久花科雨久花属植物雨久花Monochoria korsakowii Regel et Maack,以地上全草入药。夏季采集,晒干。性味甘,凉。功能

  • 寄生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寄生藤药材名称寄生藤拼音Jì Shēnɡ Ténɡ别名上树酸藤、大叶酸藤、黄藤、堂仙公、酸藤公来源檀香科寄生藤Henslowia frutescens Cham

  • 地红子根

    《中药大辞典》:地红子根药材名称地红子根拼音Dì Hónɡ Zǐ Gēn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小叶平枝灰栒子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小叶平枝灰栒子,又名:矮红子。半常绿

  • 淡竹笋

    《中药大辞典》:淡竹笋药材名称淡竹笋拼音Dàn Zhú Sǔn别名中母笋(孟诜)出处汪颖《食物本草》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苗。性味《纲目》:"甘,寒。"归经入肺

  • 番石榴皮

    药材名称番石榴皮拼音Fān Shí Liu Pí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番石榴的根皮及树皮。化学成分根含阿江榄仁酸。树皮含鞣质18.56%和有机酸。茎皮含无色矢车菊素、

  • 大沙叶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沙叶药材名称大沙叶拼音Dà Shā Yè别名大叶满天星来源茜草科大沙叶属植物满天星Pavetta hongkongensis Brem.,以全株、根、叶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