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生化六和汤

猜你喜欢

  • 七星丹

    见《疡医大全》卷七。即提毒丹,见该条。

  • 气色

    诊法术语,见《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五脏六腑的精华藏于内为气,现于外为色,“夫气由脏发,色随气华”(《四诊抉微》),隐然含于皮肤之内者为气,显然彰于皮肤之表者为色,气

  • 圣惠荆芥地黄汤

    见《金匮翼》卷二。荆芥穗二钱。为末,用生地黄汁调下。治风热入络,血溢络外,乍寒乍热,咳嗽口干,烦躁。

  • 妊娠下肢抽筋

    病证名。指妊娠期下肢抽痛,反复发作。多因肝血不足或感寒所致。若素体血虚,或妊娠恶阻严重,化源不足,孕后精血聚以养胎,肝血愈虚,筋失所养。症见妊娠期下肢酸楚或抽搐疼痛,步履不便,夜间或入睡后尤甚,面白形

  • 杉树根

    见《四川中药志》。即杉木根,详该条。

  • 心坎骨

    骨名。又名鸠尾骨。即胸骨剑突。《伤科汇纂》:“心骨一片,状如钱大,即心坎骨也。”参见鸠尾骨条。

  • 风毒痢

    病证名。出《医学纲目》。为风毒内袭于肠而致的急性痢疾。其症下痢,形如青草汁,或痢下物如鸡肝片。治宜疏风解毒。用白头翁汤加减。

  • 四部医典

    藏医学著作。宇陀宁玛·元丹贡布主持编著。约成书于公元八世纪末。全书用韵体古藏文以问答形式写成。分四部分:第一部为“总则医典”,共6章。简介了人体生理、病因病理、诊断及治疗。第二部为“论说医典”,共31

  • 集成沆瀣(xiè 卸)丹

    见《幼幼集成》卷二方。即沆瀣丹,见该条。

  • 十三科古方选注

    见绛雪园古方选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