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痘疔

痘疔

病证名。出明·徐春甫《痘疹泄秘》。长于痘疮内的疔,其色紫黑,疔形坚实,随痘而出,多先见疔而后见痘形,生长较快。为热毒积于肌肉间,随痘而出所致。

猜你喜欢

  • 本味

    出《吕氏春秋·本味篇》。指食物的自然之味。朱丹溪主张用食物本味来养生,《格致余论·茹淡论》:“天之所赋者,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有食人补阴之功。”天然食品往往更符合人体生理的需要,不加五味调和的原始

  • 咽中结核

    病名。系指咽喉肿起,闭阻疼痛,汤水难咽,呼吸不利,甚则呼吸迫促欲毙者。多由痰火邪毒炽盛,上炎于喉所致。《幼幼集成》卷四:“咽中结核,不通水谷,危困欲死。用百草霜以蜜和为丸。”参见喉闭条。

  • 寒胀

    胀病之一。《兰室秘藏·诸腹胀大皆属于热论》中载有寒胀:“如或多食寒凉及脾胃久虚之人,胃中寒则胀满,或藏寒生满病。”《杂病源流犀烛·肿胀》:“胀病有七,医旨曰:一曰寒胀,腹满濡时减,吐利厥冷,宜温之。”

  • 产科

    古代医学十三科之一。元代分医学为十三科,产科专门治疗妇女疾病,相当于现在的妇产科。参见十三科条。

  • 喉白喉

    病证名。白喉假膜位于喉、气管、支气管者,大多由咽白喉向下蔓延而来。表现为喉梗阻症状,开始声音嘶哑,咳声如吠,甚至失音,继则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严重时口唇紫绀,三凹征;甚至昏迷、窒息,兼有发热。多为

  • 妊娠咽痛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卷二。亦名胎前咽干痛,多因孕妇胃中积热,或有痰涎所致。宜清胃化痰。方用升麻桔梗汤(升麻、桔梗、甘草、元参、防风),或东垣凉膈散(方见妊娠咽喉痛条)。

  • 狂越

    证名。指神志失常而狂乱无定。《素问·至真要大论》:“诸躁狂越,皆属于火。”参见狂条。

  • 核骨

    ①俗称孤拐。即足外踝。《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在外者为外踝,俗名核骨。”②第一跖趾关节内侧的圆形突起。《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足大指本节后内侧圆骨努突者,一名核骨。”《灵枢·经脉》:“

  • 伤湿咳嗽

    病证名。指因感受湿邪引起的咳嗽。多由时行雨湿,或坐卧湿地,或湿衣沾身所致。《症因脉治》卷二:“伤湿咳嗽之症,身重身痛,或发热有汗,或面目浮肿,或小便不利,骨节烦疼,气促咳嗽。”脉多濡软、浮缓等。治宜燥

  • 伤蟹

    病证名。伤食之一。见《张氏医通》卷二:“伤蟹腹痛者,丁香、紫苏、生姜。”《证治要诀·伤食泻》:“食蟹,太过致伤,一味丁香足以治之。”《世医得效方》卷四:“鱼蟹积,香苏散多加生姜陈皮煎。”参见伤食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