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三。指感受外邪引起的消渴病,有燥火、湿火之分。详燥火三消、湿火三消、消渴条。
出《食疗本草》。为八月扎之别名,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寻骨风之别名,详该条。
指研究和使用食物防病治病。《养老奉亲书》:“是以善治病者,不如善慎疾;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
证名。指易惊善恐或因惊致恐之意。出《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金匮要略心典》:“惊怖即惊恐,盖病从惊得,而惊气即为病气也。”详惊、善恐条。
指心中空虚,容易恐惧的一种证候。多因心血或心气不足,胆气怯弱所致。与精神因素也有一定关系。可见于某些虚弱证、贫血、神经官能症等。治宜养心安神或温胆安神。
通常指相对于耳针、鼻针、头针等局部器官的针刺疗法而言,实即传统的针刺疗法。
出《岭表录异》。为槟榔之别名,详该条。
出《广西通志》。为含羞草之别名,详该条。
即舌瘖。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