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白肉

白肉

在掌(或跖)与指(或趾)腹(阴)面的肉,与其背(阳)面的肉相对而言。《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

猜你喜欢

  • 偷针眼

    病名。见《原机启微》。即针眼。详该条。

  • 鬼封

    十三鬼穴之一。《备急千金要方》:“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第十三针舌头一寸,当舌中下缝,刺贯出舌上,名鬼封。”今多指经外奇穴海泉,见该条。

  • 太阳疽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勇疽。见该条。

  • 柳选四家医案

    书名。清·柳宝诒选评。刊于1904年。本书选编清代四位医家治案,有尤在泾《静香楼医案》2卷,曹仁伯《继志堂医案》2卷,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3卷,张仲华《爱庐医案》24条。柳氏按病类拟定总目,下据不同

  • 丹瘤

    病名。《儒门事亲》卷五:“夫小儿丹瘤,浮赤走引或遍身者,乃邪热之毒。”治疗以磁片划出血,外敷拔毒散。类似血管瘤或丹毒的一种。

  • 地牯牛草

    见《贵州草药》。为甘露子之别名,详该条。

  • 樗树子

    见《山西中药志》。即凤眼草,详该条。

  • 燥热咳嗽

    病证名。指外感风热燥邪,耗伤肺金所致者。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咯出不爽,鼻燥咽干,舌红少津,咳甚则胸胁痛,或有形寒身热等表症。治宜清肺润燥。用桑杏汤、清金润燥天门冬丸等。详见咳嗽、伤燥咳嗽、肺燥咳

  • 醒心散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十方。人参、麦门冬、五味子、茯神、远志、石菖蒲、生地黄各等分。水煎服。治心经虚热。

  • 感冒退热冲剂

    见《中药制剂手册》。大青叶、板蓝根各3公斤,草河车、连翘各1.5公斤。用煮提法提取三次,各煮沸一小时,过滤浓缩至9公斤左右,放冷加入一倍量95%乙醇,搅匀,沉淀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