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白蜡

猜你喜欢

  • 瑞竹堂经验方

    验方著作。元·沙图穆苏撰。15卷。约刊于1326年。本书分为诸风、心气痛、疝气、积滞、痰饮、喘嗽、羡补、头面、口眼耳鼻、发齿、咽喉、杂治、疮肿、妇女、小儿共15门,计310余方。均选自各家方书及采录见

  • 怀孕

    即妊娠。详该条。

  • 髯(rán 然)

    两侧面颊的胡须。古人认为髯的多少及色泽的好坏与血气的盛衰有关。《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血气盛则髯美长,血少气多则髯短;故气少血多则髯少,血气皆少则无髯。”

  • 表解里未和

    外感病表证消失,里证未解。多因里有痰饮、食滞、瘀血或伤阴等而致。《伤寒论·太阳病篇》:“太阳中风,……其人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鞭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

  • 一阳一阴

    脉的阴阳兼象之一。如脉浮而兼涩。《难经·四难》:“一阳一阴者,谓脉来浮而涩也。”

  • 普济本事方

    方书名。又名《类证普济本事方》或《本事方》。宋·许叔微撰。10卷。约刊于12世纪中期。书中按病类分为中风肝胆筋骨诸风、心小肠脾胃病、肺肾经病、头痛头晕方等23类。收载治疗方剂及针灸法,所选方剂约300

  • 本草经疏

    药物学著作。又名《神农本草经疏》。30卷。明·缪希雍撰。刊于1625年。本书系将《证类本草》中药物选出490种(其中以《神农本草经》药物为主),分别用注疏的形式,加以发挥,并各附有主治参互及简误二项,

  • 虜寄疮

    见谈金章《诚书痘疮》。即痘疮。详该条。

  • 花叶细辛

    见《四川中药志》。为花叶矮沱沱之别名,详该条。

  • 直肠痢

    病名。指痢疾之随食随痢者。清·陆子贤《六因条辨》:“伏暑痢色如冻,杂如水谷,肛垂里急,随食随痢,完谷不化,此直肠痢也。”治宜温脾涩肠为主,如桃花汤、赤石脂禹余粮丸、补中益气汤等方。参见痢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