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石蚕

石蚕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蚕

药材名称石蚕

别名石上藕

来源兰科斑叶兰属植物偏花斑叶兰Goodyera secundiflora Lindl.,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甘、淡、微涩,凉。

功能主治润肺止咳,清热凉血。用于肺结核,咳嗽,咯血,百日咳,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3~5钱。水煎服。

备注(1)本品还可治神经衰弱、食欲不振、筋骨疼痛等症。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石蚕

药材名称石蚕

拼音Shí Cán

别名沙虱(《本经》),石蠹虫(《别录》),石下新妇(《本草拾遗》)。

出处《本经》

来源为石蚕科昆虫石蛾或其近缘昆虫的幼虫

原形态体形如蛾,黄褐色,长约2厘米,展翅阔6匣米。头部略星卵形,黄色,头顶密被黄色及白色刚毛。复眼1对,单眼3个。口器退化,小颚与下唇形成短吻管,适于啜吸。触角1对,基节及末端均黄色,其中央则呈黑褐色。前胸短小,前胸背密生黄色及白色刚毛。中胸背大,两侧各有1黑褐纹。翅2对,密生短毛,不透明,后翅大于前翅;前翅的前缘黄褐色,散布有小形的褐纹,中央有1黑色大纵条,内缘及后缘皆灰褐色,有褐色棱纹,后翅深黄色,外缘暗黑色。足3对,黄色,腿节及跗节的大部为黑褐色。尾端有突出的长刺2条。幼虫略似蚕,有胸足3对,腹部有原足1对,并有腮。

成虫多出现于水边的草木上。卵产于水边的石上或草根上,幼虫孵化后入水中,用丝腺的分泌物缀合叶片、木片、砂石等造成各种管状的栖管而藏身其中,露出头,胸及足匍行于水底,食水草或小虫,渐次化蛹而为成虫。

性味咸,寒。

①《本经》:"味咸,寒。"

②《吴普本草》:"雷公:咸,无毒。"

③李当之《药录》:"味咸微辛。"

④《别录》:"有毒。"

功能主治①《本经》:"主五癃,破石淋,堕胎。内解结气,利水道,除热。"

②《别录》:"主石癃,小便不利。"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水红木花

    药材名称水红木花拼音Shuǐ Hónɡ Mù 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忍科植物水红木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burnum cylindricum Buch.- Ham. Ex D. Don.采收和

  • 红绿草

    药材名称红绿草别名红草来源藜科红绿草Alternanthera versicolor Hort. ex Rege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南方栽培。栽培本品常在庭园栽培为观赏植物。功能主治清肝明目,凉血

  • 四季青

    《全国中草药汇编》:四季青药材名称四季青拼音Sì Jì Qīnɡ别名红冬青、油叶树、树顶子来源为冬青科冬青属植物冬青Ilex chinensis Sims.以根皮、叶及种子入药。根

  • 桑柴灰

    《中药大辞典》:桑柴灰药材名称桑柴灰拼音Sānɡ Chái Huī别名桑灰(《补缺肘后方》)。出处《唐本草》来源为桑科植物桑的木材所烧成的灰。性味《唐本草》:"味辛,寒,有小毒。&

  • 大青

    药材名称大青拼音Dà Qīnɡ别名大青叶、臭大青出处大青始载于《别录》,《新修本草》、《本草图经》等古代本草均有记载。在形态描述方面,仍推《纲目》与《植物名实图考》的记述较为详细。《纲目》云:"大青,

  • 辣辣菜

    药材名称辣辣菜拼音Là Là Cài别名腺茎独行菜、小辣辣、羊辣罐、辣麻麻、尿溜溜。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葶苈LepidiumapetalumWilld.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Lepi

  • 药材名称樟拼音Zhānɡ别名香樟、樟木、乌樟、油樟、香通、芳樟来源为樟科樟属植物樟Cinnamomum camphora (L.)Presl.,以根、木材、树皮、叶及果实入药。根、木材及树皮全年可采,

  • 石龙芮子

    《中药大辞典》:石龙芮子药材名称石龙芮子拼音Shí Lónɡ Ruì Zǐ别名鲁果能、地椹(《本经》),天豆(《吴普本草》),石能(《别录》),芮子(《本草拾遗》)。出处

  • 香蓼

    药材名称香蓼拼音Xiānɡ Liǎo别名水毛蓼、红杆蓼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粘毛蓼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viscosum Buch.-Ham. Ex D.Don采收和储藏:

  • 龙船花茎叶

    药材名称龙船花茎叶拼音Lónɡ Chuán Huā Jīnɡ Yè出处《本草图经》来源茜草科植物龙船花的茎叶,全年可采。化学成分叶含酚类、氨基酸、有机酸和糖类。炮制《雷公炮炙论》:"凡采得卖子木后,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