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王芳林《临床实用痔漏学》。指外口位于会阴部的肛漏。即海底漏的别名。
书名。4卷。清·陈修园撰。刊于1803年。作者列述多种常见病症(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妇科、眼科等病症),重点介绍这些病证的常用方及其临床应用。全书首论四诊,后分门别类各以病证为主,依据症象,举出主证,
经穴别名。《圣济总录》“上林,穴在三里下一夫。”所指即上巨虚。见该条。
见伤寒图歌活人指掌条。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因肝经风热壅盛,以致二目睛旋转不定,与辘轳相似。类今之眼球振颤。宜疏风解热,用通肝散(《张氏医通》方)加减。
出《脉经》。指月经不调,详该条。
【介绍】:参见毕荩臣条。
病证名。又称风泻。《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风泄,恶风自汗,或带清血。由春伤风,夏感湿,故其泻暴,宜胃风汤。或泻而风邪内缩,必汗之,宜桂枝麻黄汤。”《医学入门》卷四:“风泻,……要知四季脾受风温,
即清热开窍。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海芋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