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多由脾经湿热,复受风邪,风与湿热相搏而发。症见眼眶红赤,痒痛难忍,历久不愈。治宜内服清热祛风,除湿止痒之剂,外予棉裹散薰洗,或用郁金、胆矾、月石、炉甘石研细末,用鸡蛋黄熬油调敷。参见眼弦赤烂条
我国民间流传已久的一种疗法。据记载:由术者练功运气,通过手的穴位发放“外气”,达到病人的穴位,以激发病人经络中的“内气”,从而通经络、调气血,达到治病的目的。
见《东北植物药图志》。为关木通之别名,详该条。
解剖名。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中医眼科学》。泛指今之脉络膜、视网膜。
见医学便览条。
出《素问·至真要大论》。酸、苦二味的药能催吐,也能导泻,其药性属于阴。如胆矾味酸,瓜蒂味苦,能催吐;大黄味苦能泻下。
见《滇南本草》。为法罗海之别名,详该条。
出《素问·厥论》。即谵语。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即蠹疽之多发、大小不一者。证治见蠹疽条。
病名。出《疡医大全》卷二十二。即中搭手。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