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竹卷心

竹卷心

《中药大辞典》:竹卷心

药材名称竹卷心

拼音Zhú Juǎn Xīn

别名竹针(《生草药性备要》),竹心(《本草再新》)。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卷而未放的幼叶。清晨采摘。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竹茹"条。

性味《本草再新》:"味苦,性寒,无毒。"

归经《本草再新》:"入心、肝二经。"

功能主治清心除烦,消暑止渴。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火伤,烧存性油调搽。"

②《本草再新》:"清心泻火,解毒除烦,消暑利湿,止渴生津。"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2~4钱。外用:煅存性研末调敷。

备注几种常见的竹,其幼叶在民间一般均作竹卷心供药用。如广东地区习用粉箪竹的幼叶;四川民间习用慈竹的幼叶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竹卷心

药材名称竹卷心

拼音Zhú Juǎn Xīn

英文名Black Bamboo

别名竹针、竹叶卷心、竹心

出处出自《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等的卷而未放的幼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hyllostachyl nigra(Lodd.ex Lindl.)Munro var.henonis(Mitf.)Stapf et Rendle 2.Bambusa tuldoides Munro. 3.Sinocalamus beecheyanus (Munro)McClure var.pubescens P.F.Li[Bambusa beecheyana Munro var.pubescens P.E.Li;Dendrocalamopsis beecheyana(Munro) Keng f.var.pubescens (P.F.Li)Keng f.]

采收和储藏:清晨采摘,鲜用。

原形态1.淡竹 植株木质化,呈乔木状。竿高6-18m,直径5-7cm,成长后仍为绿色,或老时为灰绿色,竿环及箨环均甚隆起。箨鞘背面无毛或上部具微毛,黄绿至淡黄色而具有灰黑色之斑点和条纹;箨耳及其繸毛均极易脱落;箨叶长披针形,有皱折,基部收缩;小技具叶1-5片,叶鞘鞘口无毛;叶片深绿色,无毛,窄披针形,宽1-2cm,次脉6-8对,质薄。穗状花序小技排列成覆瓦状的圆锥花序;小穗含2-3花,顶端花退化,颖工或2片,披针形,具微毛;外稃锐尖,表面有微毛;内稃先端有2齿,生微毛,长12-15mm;鳞被数目有变化,3至1枚或缺如,披钍形,长约3mm;花药长7-10mm,开花时,以具有甚长之花丝而垂悬于花外;子房呈尖卵形,顶生一长形之花柱,两者共长约7mm,柱头3枚,各长约smm,呈帚刷状。笋期4-5月,花期10月至次年5月。 2.青竿竹 植株木质化,呈乔木状。植株丛生,无刺。竿直立或近直立,高达15m,径约6cm。顶端不弯垂,竿的节上分枝较多;节间圆柱形,竿的节间和箨光滑无毛。 3.大头典竹 植株木质化,是乔木状。竿高达15m。多少有些作之字形折曲,幼竿被毛和中部以下的竿节上通常具毛环,节间通常较短;箨鞘背部疏被黑褐色、贴生前向刺毛;释片基部较狭;释舌较长,长约5mm;小穗通常呈麦秆黄色;内稃背部被柔毛,脊上具较长而密的缘毛。叶鞘通常被毛;叶舌较长以及外稃背面被疏柔毛。花期3-5月,笋期6-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淡竹通常栽植于庭园。 2.青竿竹多生于平地、丘陵。 3.大头典竹生于山坡、平地工路旁。

资源分布:1.淡竹分布于山东、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2.青竿竹分布于广东、广西。 3.大头典竹分布于广东、海南及广西。

性味苦;寒;淡;甘

归经心;肝经

功能主治清心除烦;利尿;解毒。主热病烦渴;小便短赤;烧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外用:适量,煅存性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治火伤,烧存性油调搽。

2.《本草再新》:清心泻火,解毒除烦,消暑利湿,止渴生津。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青棉花藤

    药材名称青棉花藤拼音Qīnɡ Mián Huā Ténɡ别名青棉花来源虎耳草科冠盖藤属植物冠盖藤Pileostegia viburnoides Hook. f. et Thoms.

  • 猪肤

    《中药大辞典》:猪肤药材名称猪肤拼音Zhū Fū别名猪皮(《汤液本草》)。出处《汤液本草》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皮肤。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猪肉"条。化学成分含水分46%,蛋白质26.4%

  • 瓜子莲

    药材名称瓜子莲别名云南猪屎豆来源豆科瓜子莲Crotalaria yunnanensis Franch.,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四川、云南。性味微苦,平。功能主治解毒,祛风。根:主治跌打损伤。叶:治疮毒

  • 楸子

    药材名称楸子拼音Qiū Zǐ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揪子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lus prunifolia(Willd.)Borkh.[Pyrus prunifolia Willd.]采收

  • 柏脂

    《中药大辞典》:柏脂药材名称柏脂拼音Bǎi Zhī别名柏油(《纲目拾遗》)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柏科植物侧柏树干或树枝经燃烧后分泌的树脂汁。性味《草木便方》:"甘,平。"功能主治

  • 蛋不老

    《全国中草药汇编》:蛋不老药材名称蛋不老拼音Dàn Bù Lǎo别名白花蛋不老来源大戟科地构叶属植物瘤果地构叶Speranskia cantoniensis (Hance) Px

  • 盐麸叶

    《中药大辞典》:盐麸叶药材名称盐麸叶拼音Yán Fū Yè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的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盐麸子"条。化学成分含槲皮甙、没食子酸甲

  • 紫花苣苔

    药材名称紫花苣苔别名石豇豆、岩参、斜柱苣苔、石参来源苦苣苔科紫花苣苔Loxostigma griffithii (Wight) C. B. Clark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性

  • 双色龙胆

    药材名称双色龙胆拼音Shuānɡ Sè Lónɡ Dǎn来源药材基源:为龙胆科植物蓝玉簪龙胆的带根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entiana veitchiorum Hemsl.采收和储藏:8-9月采

  • 斩妖剑

    药材名称斩妖剑拼音Zhǎn Yāo Jiàn别名真武剑、大石韦、老鹰七、大瓦韦、凤子木来源药材基源:为铁角蕨科植物狭基巢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eottopteris antrophyo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