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红痧

红痧

痧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红痧,皮肤隐隐红点,如疹相似,痧在肌表,感受虽浅,热酒热汤,亦不可犯。外用焠刮。”用荆芥汤等。参见条。

猜你喜欢

  • 马牙

    病证名。出《万病回春·初生》。又名上皮疹。即初生儿齿龈上呈散在的淡黄色若米粒大小的圆形结节,内含脂肪渣,往往因妨碍吮乳而引起啼哭。清·程永培《咽喉经验秘传》:“马牙系初生小儿胎内已受热毒,见风即生,但

  • 瘳(chou 抽)

    病愈。《素问·痹论》:“各随其过,则病瘳也。”《神农本草经》:“扁青,味甘平,主目痛……金创不瘳。”

  • 锁项疬

    病名。即瘰疬之夹项而生者。见《外科大成》卷二:“如黄豆结篓者名锁项疬。”参见瘰疬条。

  • 谵语

    证名。同语。出《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等。《素问·热论》称谵言。指阳明实热或温邪入于营血,热邪扰及神明时,出现神志不清、胡言乱语的重症。实证为多。见于伤寒阳明腑证、蓄血证、热入心包等。治宜泻热清心

  • 桃树皮

    出《备急千金要方》。即桃茎白皮,详该条。

  • 斜刺

    针刺方法之一。指进针时,针体与穴位皮肤呈60°左右刺入的刺法。主要用于骨骼边缘和肌肉浅薄处的穴位。在运用某些针刺手法进行催气时亦常使用。斜刺时,采取或上、或下、或左、或右的方向,则根据具体穴位或补泻要

  • 八角铜盘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红马蹄草之别名,详该条。

  • 伤寒秘要

    书名。2卷。明·董玹纂定,胡正心参补。前有伤寒约论,次述六经病证,并分述伤寒诸症以及与伤寒有关的症候、病证66则,末附治疗方剂102首及备用效方19首。

  • 崔玄亮

    【生卒】:约761~827【介绍】:唐代官吏、医家。字晦叔。磁州昭义(今河南安阳)人。撰有《海上集验方》10卷。785年中进土,827年(太和初)为谏议大夫,颇得众望。

  • 伤风嗽

    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感受风邪袭于肺卫而致的咳嗽。清·叶天士《幼科要略》:“若果暴凉外束,身热痰嗽,只宜葱豉汤,或苏梗、前胡、杏仁、枳、桔之属,仅一、二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