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喉科紫珍集
见喉科紫珍集条。
见喉科紫珍集条。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上。即手丫发。见该条。
病证名。指泄泻之久延时日而不愈者。《寿世保元·泄泻》:“大抵久泻,多由泛用消食利水之剂,损其真阴,元气不能自持,遂成久泻。”《张氏医通·大小府门》:“久泻,谷道不合,或脱肛,乃元气下陷,大肠不行收令而
经穴名。在头部者,称头窍阴;在足部者,称足窍阴,同属足少阳胆经。见各该条。
病名。《疡科选粹》卷八。因跌扑、压扎所伤。局部肿胀、疼痛,可有畸形及骨声,功能受限。治宜在麻醉下手法复位,夹缚固定。内服七厘散或复元活血汤;肿消痛减后,改服正骨紫金丹或接骨丸;后期服展筋丸、小活络丹及
小儿推拿方法名。由喉部向下推至中脘穴,用治呕吐等症。《厘正按摩要术》:“推胃脘,由喉往下推,止吐;由中脘往上推,则吐。均顷蘸汤。”
病名。即牵拉肘,详该条。
股(大腿)的外侧。《素问·骨空论》:“股骨上空在股阳,出上膝四寸。”
见《金匮要略》。即肾气丸,见该条。
出《备急千金要方》。为芦茎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多由杨梅疮毒未尽,漫延上冲于咽所致,参见杨梅喉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