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耳后疽

耳后疽

病名。生于耳后摺缝间之疽。①见《外科大成》卷三。又名参发颐。多因三焦风毒,兼胆经火邪上炎而成,初起如粟,渐增肿痛,小者如杏,大者如桃。若红肿有头,发热易溃,脓稠者为顺;若黑陷坚硬,抽痛引脑、颊及肩,不热迟溃,出紫血者为逆。初起治同夭疽;已溃治同外痈有头疽。本病包括耳后粉瘤等病。②见《疡医准绳》卷三。即锐毒,详该条。

猜你喜欢

  • 子仪本草经

    书名,见荀勗《中经薄》,1卷。子仪系扁鹊弟子。原书已佚。

  • 恶子

    见《产宝百问》。即恶阻。详该条。

  • 野田七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竹节三七之别名,详该条。

  • 无为子

    【介绍】:见王文洁条。

  • 小产

    病名,见《卫生家宝产科备要》,亦名半生、半产、失胎、伤娠、革产、损娠。指妇人怀孕三月以上,由于气血虚弱、肾虚、血热、毒药伤胎、或外伤等损伤冲任,不能摄血养胎,以致未足月而产者。

  • 养性延命录

    养生学著作。梁·陶弘景撰。2卷。撰年未详。书中用道家观点记述了养生的各种禁忌事项及服气、疗病、导引、按摩等内容。现有《道藏》本。

  • 几希录良方合璧

    书名,清·张惟善辑,刊于1821年。首卷内容与医学无关,多属宣扬旧伦理的歌赋。卷1~2为验方选,包括治头、眼、耳、鼻、口、舌、牙齿、咽喉等各科病证选方,约800余首。末附庄一夔《遂生编》。

  • 经行乳胀

    病证名。指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两乳作胀,连及胸胁,或两乳头胀硬痒痛,甚至不可触衣。详见经行乳房胀痛。

  • 牡桂

    出《神农本草经》。即肉桂,详该条。

  • 食指

    即手之第二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