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耳挖草

猜你喜欢

  • 月经落后

    见清·叶其蓁《女科指掌·调经门》。即经行后期,详该条。

  • 经水淋漓不止

    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妇人经行,多则六、七日,少则四、五日,血海自净。若迟至半月或一月,尚淋漓不止,非冲任内虚,气不能摄血,即风冷外感、使血滞经络,故点滴不已,久则成经漏,为虚劳、血淋等症。若

  • 麻疹诠

    参见小儿则条。

  • 嗽吐

    见《幼幼集成》。指小儿咳嗽未定而进乳食所致的呕吐。症见在乳食过程中或乳食后不久出现咳嗽呕吐,吐出痰涎和少量未消化的乳食。治宜化痰止嗽。用枳橘二陈汤。

  • 摘星换斗

    练功方法之一。出《易筋经》。一手握空拳置于腰后,另一手高举过顶,掌面下覆,曲肘钩掌,目注掌心,舌舐上腭,鼻调匀。《易筋经》:“鼻息调匀,用力收回,左右同之。”

  • 散针法

    在病痛局部选穴针刺。《医学入门》:“散针者,治杂病而散用其穴,因病之所宜而针之,初不拘于流注也。”

  • 中医喉科学讲义

    书名。中医试用教材之一。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部分,分述咽喉的生理及其与经络的关系,咽喉病的原因,诊断概要,治疗概要等内容;下篇各论部分,分门列述喉痹、喉痈、乳蛾、喉风、疫喉等多种病证;并介绍口、

  • 淋沥

    证名。①淋病主症之一。《诸病源候论·诸淋候》:“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数而且涩,则淋沥不宣,故谓之为淋。”《赤水玄珠》卷十五:“淋淋沥沥,点滴而出,或涩而疼,一日数十次或百次,俗名淋病者是也。

  • 小儿身热吐泻

    病证名,见《儒门事亲》。本症多因外感六淫,内伤乳食所致。常伴有腹满不进饮食、嗜睡、烦躁、口热等。治以清热解毒为主,用葛根黄连黄芩汤加减。

  • 振法

    推拿手法名。出《诸病源候论·风身体手足不随候》。①指振颤法。详该条。②指振动法。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