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症因脉治》卷四。即生脉散,见该条。
出《本草图经》。即桑枝,详该条。
见《竹林女科证治》。即经行泄泻。详该条。
见伤寒方经解条。
指五味所走的脏器组织。①《灵枢·九针》:“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②《灵枢·五味》:“酸先走肝,苦先走心,甘先走脾,辛先走肺,咸先走骨。”《素问·至真要大论》“先走”作“先入”,其义
见《症因脉治》卷二。即家秘天地煎第二方,见家秘天地煎条。
出《素问·平人气象论》。即眼睑。详胞睑条。
指沿经络路线出现的一种感觉传导现象。参见经络感传条。
见《医学正传》。即斑龙丸,见该条。
经外奇穴名。《太平圣惠方》:“小儿胎疝,卵偏重者,灸囊后缝十字文当上三壮。”《奇效良方》列作奇穴,名囊底穴。位于男性阴囊后十字纹中。主治肾脏风疮,小肠疝气,偏坠,阴囊湿痒,睾丸炎等。艾炷灸3~5壮;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