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胡燕卵

胡燕卵

《中药大辞典》:胡燕卵

药材名称胡燕卵

拼音Hú Yàn Luǎn

出处《别录》

来源为燕科动物金腰

原形态金腰燕,又名:胡燕、夏候(陶弘景),赤腰燕、巧燕、花燕儿、红腰家燕。

体长约18.5厘米。雌雄相似。上体大都呈金属蓝黑色;后颈具栗色领环;腰部栗黄,形成宽阔的腰带,各羽微缀以黑色干纹。两翼除小、中复羽与背相同外,余与尾羽均黑褐色。眼先棕灰,羽端缀黑;耳羽暗棕色;自眼先上方有一栗色眉纹,直伸至颈侧而与后颈同色的领环相接续。下体白色沾棕,满杂以黑色羽干纹;这些纵纹在颏和喉等处较粗而密,向后渐细而疏;尾下复羽的羽端为辉蓝黑色。眼暗褐;臂黑;脚暗红褐至黑褐色。

生境分部大都栖息于山地村落间。夏季在我国中部和东部繁殖,至秋季南迁过冬。

功能主治《别录》:"主治卒水浮肿。每吞十枚。"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胡燕卵

药材名称胡燕卵

拼音Hú Yàn Luǎn

英文名Swallow Egg

别名金腰燕、胡燕、夏候、赤腰燕、巧燕、花燕儿、红腰家燕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燕科动物金腰燕的卵。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irundo daurica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繁殖季节在燕巢中拾取,鲜用。

原形态金腰燕,体长18cm左右,体重21g左右。雌雄相似。上体背面大都呈金属蓝黑色,头后略杂以栗黄色,腰部栗黄色成腰带状,甚为夺目,故名金腰燕。眼先棕灰色,耳羽暗棕色;眼先上方有一栗色眉纹,与后头同色羽毛相接,下体白色沾棕,密布黑色纵纹,尾羽分叉呈剪刀形。尾下复羽的羽端为辉蓝黑色。眼暗褐;嘴黑脚黑褐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常栖息于山地村落间。善飞翔,迅速上下,有时停翔在晴空中。每年4朋开始繁殖,巢营于农舍的横梁或房檐下。以昆虫为食。

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性味味甘;淡;性平

归经脾经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主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10-20枚。

各家论述1.《别录》:主治卒水浮肿。每吞十枚。

2.《别录》:燕肉,出痔虫(一作'出痔虫、疮虫')。

3. 陶弘景:燕有两种,有胡有越,紫胸轻小者是越燕,不入药用,胸斑黑、声大者是胡燕,俗呼胡燕为夏候,其作窠喜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胖血藤

    《中药大辞典》:胖血藤药材名称胖血藤拼音Pànɡ Xuè Ténɡ别名毛血藤、云钩莲、百解药(《贵州民间方药集》),荞叶细辛(《贵州草药》)。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来源为

  • 赤石脂

    《中国药典》:赤石脂药材名称赤石脂拼音Chì Shí Zhī英文名HALLOYSITUM RUBRUM来源本品为硅酸盐类矿物多水高岭石族多水高岭石,主含含水硅酸铝 [Al4(Si4

  • 水稻清乳汁

    药材名称水稻清乳汁拼音Shuǐ Dào Qīnɡ Rǔ Zhī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竹叶榕的乳汁。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cus stenophylla Hemsl.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间切割树皮,

  • 海鳗胆

    药材名称海鳗胆拼音Hǎi Mán Dǎn来源药材基源:为海鳗科动物海鳗的胆囊。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uraenesox cinereus(Forskal)采收和储藏:捕后,剖腹取出胆囊,鲜用。原形态海

  • 芦竹根

    《中药大辞典》:芦竹根药材名称芦竹根拼音Lú Zhú Gēn别名芦荻头(《岭南采药录》),楼梯杆(《四川中药志》)。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芦竹的根茎。夏季拔起全株,砍取

  • 寸金草

    《中药大辞典》:寸金草药材名称寸金草拼音Cùn Jīn Cǎo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寸金草的全草。秋季采收,洗净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33厘米。根丛生,长约10~12

  • 白木

    《中药大辞典》:白木药材名称白木拼音Bái Mù别名野黄皮、鸡卵黄(《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小柑、小郎伞、搽散、野辣椒(《广西药植名录》)。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大管的

  • 尖嘴林檎果

    药材名称尖嘴林檎果拼音Jiān Zuǐ Lín Qín 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尖嘴林檎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lus melliana(Hand.Mazz.)Rehd.[Pirus

  • 山药藤

    《中药大辞典》:山药藤药材名称山药藤拼音Shān Yɑo Ténɡ出处《上海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茎藤。秋季连根拔起,晒干。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治皮肤湿疹、丹毒。用法用量外用:煎

  • 山蜘蛛

    药材名称山蜘蛛别名山卡拉来源兰科山蜘蛛Calanthe japonica Blum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东。性味甘、淡、微辛,凉。功能主治消肿止痛,拔毒生肌。外治疮疡肿毒,异物入肉。用法用量外用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