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脉蒸

猜你喜欢

  • 猴耳草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寻骨风之别名,详该条。

  • 榆子

    见《食疗本草》。即榆实,详该条。

  • 脏行气于腑

    脏腑相合的一种理论。脏与腑之间通过经络和营卫气血的正常运行而保持生理活动的协调。六腑传化水谷的功能,就是受五脏之气的配合才能完成。如胃的纳谷需脾气的运化;膀胱的排尿需赖肾的气化作用等。

  • 痢疾

    病名。见《济生方》。《内经》作“肠澼”,《伤寒论》称“下利”、“热利”,《肘后备急方》称“下痢”,《诸病源候论》称为痢病,《千金要方》称作“滞下”,后世多称痢疾。本病以腹部疼痛,大便次数增多而量少,里

  • 长刺节论篇

    《素问》篇名。长,犹广的意思。本篇指出头痛、寒热等十二种不同病症的针刺手法,进取针穴及针刺反应。说明了针刺治病要根据疾病的肌肉骨节部位、性质,适当掌握进针的深度、次数和治程长短的道理,故名。

  • 山田薯

    见《泉州本草》。为萆薢之别名,详该条。

  • 兑冲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神门,见该条。

  • 并行

    标本治法。指疾病比较轻浅的,用药可兼顾主症,兼症,或标病、本病同时治疗。《素问·标本病传论》:“间者并行。”

  • 图注喉科杓指

    见喉科指掌条。

  • 鬼饭疙瘩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七十四。即癗。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