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脾劳

脾劳

病名。因饮食劳倦伤脾所致。《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脾劳者,舌本苦直,不得咽唾。”《外台秘要·脾劳》:“脾劳热,身体、眼目、口唇痿黄,舌本强直,不能得咽唾,生地黄煎。”又:“脾劳虚损,消瘦,四肢不举毛悴色夭牛髓虚寒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劳证治》:“茱萸膏,治脾劳虚寒,气胀,咽满,食不下通,噫宿食臭。”参见虚劳、五劳条。

猜你喜欢

  • 虚晕

    病证名。见《东医宝鉴·外形篇》。包括气虚、血虚、阳虚、肾虚等原因所致的眩晕。详气虚眩晕、血虚眩晕、阳虚眩晕、肾虚眩晕条。

  • 顶心风

    见《广西中草药》。为穿心草之别名,详该条。

  • 经水先期

    见《傅青主女科》。即经行先期。详该条。

  • 劳伤月经过多

    病证名。月经过多证型之一。多因经期不慎,过度劳伤,冲任受损所致。症见月经过多,并持续时间较长,血色暗,面色萎黄,体倦乏力,或有腰腹酸坠等。治宜固冲止血。方用安冲汤、云南白药等。

  • 面条树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灯台树之别名。详该条。

  • 红中蚀烂舌

    也称虫碎舌。纯红色中有糜烂红点,如虫蚀状之舌象。为水火不济,热毒炽盛之候,宜泄热攻下(见《伤寒金镜录》)。

  • 蟾砂散

    《绛囊撮要》方。大蝦蟆一个,砂仁不拘量。将砂仁研末,装入蝦蟆腹内,令满,缝口,用泥周身封固,炭火煅红,候冷,将蝦蟆、砂仁研末,作三次服,陈皮煎汤送下。功能行气消积。治气臌;并治小儿疳疾,面黄肌瘦,肚腹

  • 腓腨发疽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即腓腨发。见该条。

  • 鬾病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马王堆汉墓帛书简称鬾即继病。详该条。

  • 疑狱集

    书名。10卷。五代·和凝撰。约成书于十世纪。这是现存较早的有关刑法折狱(判决)的著作。书中集录历代司法判狱的典型案件,其中也附有某些法医鉴定的内容,但并非专门的法医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