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舌衄

舌衄

病证名。见《证治要诀·诸血门》。又称舌上出血。指血液从舌体流出。《诸病源候论·血病诸候》:“心主血脉,而候于舌。若心藏有热,则舌上出血如涌泉。”舌乃心苗,舌本又为肝脉所络,故多因心肝火盛,热迫血外出。因心火上炎者,可伴见舌红舌胀心烦不寐等。治宜清泄心火,方用泻心汤,或导赤饮加黄连连翘蒲黄。因肝火上扰者,多伴见头痛目赤胁痛舌干。治宜清肝泻火,如文蛤散龙胆泻肝汤当归龙荟丸等方。外治可用炒蒲黄末、炒槐花末等抹敷。《景岳全书·杂证谟》:“舌上无故出血如缕者,以心、脾、肾之脉皆及于舌,若此诸经有火,则皆能令舌出血。”又《杂病源流犀烛·诸血源流》:“有舌硬而出血者,宜木贼煎;有舌肿出血如泉者,宜涂舌丹;有舌上出血,窍如针孔者,宜紫金沙丸。”《血证论》认为“胃火熏之,亦能出血。”故须详审。参见衄血有关条。

猜你喜欢

  • 卧蚕疽

    病名。有头疽生于天柱骨偏上者。出《外科大成》卷二。证治同脑疽。

  • 徐迪

    【介绍】:参见徐述条。

  • 管窥附余

    见四诊抉微条。

  • 小便频数

    证名。《张氏医通》卷七:“脬气不足,小便频数,昼甚于夜者,缩泉丸;或时清利过多,或时频数赤涩者,旧用萆薢分清饮,多不应,改用加减八味丸,效;若夜起小便多者,八味丸加五味子;数而少为实热,宜渗之,五苓减

  •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书名。简称《伤寒标本》。2卷。旧题金·刘完素撰。为论述伤寒证治专著。上卷叙述病证,自伤风、伤寒、中暑、中湿、至食复、劳复共44则;下卷则载所用64方,其中仲景方约占半数。本书卷上有传染一则,以示伤寒与

  • 臧中立

    【介绍】:北宋医生。字定民。毗陵(今江苏常州市)人。元丰年间(1078~1085)旅居浙江鄞县,为人治病多获良效。崇宁年间1102~1106徽宗患病,招募良医诊疗,中立应召为之治愈。

  • 仙传外科集验方

    书名。又名《仙传外科秘方》。11卷。元·杨清叟撰,明·赵宜真集。刊于1378年。卷1总论痈疽发背及内服荣卫返魂汤的加减法;卷2~4重点论温、热、凉性三个外用药方的用法及其他外科通用方;卷5~7为痈疽、

  • 择乳母法

    选择乳母标准。出《千金要方》卷五上。其选择法云:“凡乳母者,其血气为乳汁也。五情善恶,悉是血气所生也。其乳儿者,皆宜慎于喜怒。夫乳母形色所宜,其候甚多,不可求备。但取不胡臭、瘿瘘……,无此等疾者,便可

  • 伤寒方经解

    书名。简称《经方解》。不分卷。清·姜国伊注。书成于1861年。本书注解《伤寒论》方113首,於自跋中提出:“论经方者,须明药性;明药性者,须考《本经》(指《神农本草经》)。”故对方药的气味、主治功用的

  • 尘沙迷目

    病证名。见《青囊真秘》卷一。即尘埃入目,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