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南川药物试验种植场《常用中草药手册》。为漆姑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证治百问条。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栝楼之别名,详该条。
古代下胎毒法之一。用本儿落下脐带,瓦上焙燥为末,入辰砂、黄连、甘草末各五分,和匀蜜拌,分作三五次涂乳母乳上,候儿吞之。必须一日夜吞尽,次日恶毒皆从大便而出(《证治准绳》)。
指肩部灼热或有热感。见《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肩背部位是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等的循行部位,如该经络发生病变,可伴有肩上热的症状。
①经穴名。代号sT30。出《针灸甲乙经》。别名气街。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腹部,脐下5寸旁开2寸处(《针灸甲乙经》、《素问·刺热篇》王冰注)。一说“去腹中行当各三寸。”(《针灸资生经》)。布有髂腹股沟神经
出《名医别录》。即苎麻根,详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蔊菜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中卷。即涌泉疽。见该条。
见《广西中草药》。为大驳骨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