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高斗魁条。
见存真图条。
病名。见《丹溪心法·泄泻》。又名濡泄、洞泄。指湿伤脾胃所致的泄泻。《证治要诀·大小腑门》:“湿泻,由坐卧湿处,以致湿气伤脾,土不克水。梅雨阴久,多有此病。宜除湿汤吞戊己丸,佐以胃苓汤。重者宜术附汤。如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十方。白芍药一钱半,川芎、当归各一钱,柴胡八分,栀子、牡丹皮、龙胆草各四分。水煎服。治肝血虚,胆汁少,有怒火者。
经穴名,代号RN11。出《针灸甲乙经》。属任脉。位于腹正中线,脐上3寸。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臂上、下动脉交界处的分支。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腹痛,肠鸣,泄泻,水肿,食欲不振;以及急慢性胃炎等。直
望诊的简称。详该条。
见《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即胞衣。详该条。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鹿肾之别名,详该条。·
①见《中药志》。为白芥子之别名。②出《孙天仁集效方》。即芥子。各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又称蛇缠虎带,即缠腰火丹,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