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血海

血海

四海之一。指冲脉。《灵枢·海论》:“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素问·上古天真论》王冰注:“冲为血海”。②指肝脏。肝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素问·五脏生成篇》王冰注:“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③经穴名。代号SP10。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百虫窠。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大腿内侧,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或当屈膝成直角时,以对侧手掌按其膝盖,2~5指向膝上伸直,大指向膝内侧约呈45°角斜置,指端尽处取穴(《千金翼方》)。另说在膝上二寸半(《针灸甲乙经》等);在膝上三寸(《备急千金要方》注);在膝上一寸(《类经图翼》)。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神经肌支;并有股动、静脉肌支通过。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五淋湿疹,瘾疹,阴部痒痛,股内侧痛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图55)。

图55

猜你喜欢

  • 瓦垄子

    出《丹溪心法》。即瓦楞子,详该条。

  • 犀角旋覆花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七方。犀角、旋覆花各二两,橘皮、茯苓、生姜各三两,大枣十一枚,豆豉一升,紫苏茎叶一握。为粗末,水煎,分三次服,以气下小便利为度。治脚气初起,微觉疼痹,两胫肿满,或行起涩弱,或入腹不仁

  • 胎惊

    病名。周慎斋《秘传女科》:“心神怔悸,睡梦多惊,两胁臌胀,连脐急痛,坐卧不安,气急,此名胎惊……宜服大圣散。”(川芎、当归、黄芪、茯苓、麦冬、木通)

  • 雀子斑

    雀斑之俗称。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六。即雀斑。详该条。

  • 感觉性循经病理反应

    以感觉异常为表现形式的循经病理反应。其中以疼痛为主者称“循经性疼痛”;以其它异常感觉如麻、冷、热、痒、酸胀、蚁走样、吹风样或流水样感为主者称“循经性异感”。循经性疼痛和循经性异感,均属自发性循经感觉病

  • 脾伤

    指脾脏伤损的疾患。《脉经》卷六:“凡有所击仆,若醉饱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脾伤则中气阴阳离别,阳不从阴。”《诸病源候论·虚劳候》:“大饱伤脾,脾伤,善噫,欲卧,面黄。”《慎斋遗书·虚损》:“若房劳辛

  • 筋根

    出《神农本草经》。为旋花根之别名,详该条。

  • 阴都

    ①经穴名。代号KI19。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食宫。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旁开0.5寸处(《类经图翼》)。另说在脐上3寸,旁开0.5寸(《针灸甲乙经》);脐上3寸,旁开

  • 脊背强

    证名。亦称脊强。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指脊椎肌肉、筋脉强急。多因督脉、膀胱经脉病变所致。《杂病源流犀烛》:“脊背强,灵枢云,督脉之别,名曰长强,其病实,则脊强。”又曰:“足太阳之脉病,则腰脊强痛。

  • 罗青散

    《瑞竹堂经验方》卷五方。蒲黄五钱,青黛(研)、芒硝、甘草各三钱。为细末,每服一钱,冷蜜水调,细细咽服。治单双乳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