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神
即开窍。详该条。
即开窍。详该条。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杂病》。又名偃月障。多由风湿热邪郁滞于上所致。《张氏医通》卷八:“风轮上半,气轮交际,隐隐白白,薄薄盖下,其色粉青,从膜中而来,为害最迟,每每忽之。”本症与偃月翳内障病在瞳神以内
病证名。由癥瘕积聚而引起的腹部疼痛。小儿多由营卫俱虚,内则伤于乳食,血积则为癥,气聚则为瘕,停滞积久,故作腹痛。症见肚硬而胀,痛则身冷如冰,按之则痛甚,或有面黄肌瘦,腹有青筋,昼凉夜热,蒸潮无时,乳食
【生卒】:七世纪【介绍】:隋唐间医家。洺州清漳(今河北肥乡)人。以医术著名于当时。曾作过唐代朝散大夫药藏监,撰有《经心录》10卷,行于世。为《外台秘要》、《医心方》等书所引用。
病证名。指因肺气不足或肺气壅阻,劳力损伤,积热上熏所致的肩背痛。《症因脉治》卷一:“内伤肩背痛之症,气怯神离,精神不足,痛势不急,仍能睡卧,此肺气不足之症也;若喘急气逆,不得睡卧,此肺壅作痛之症也;若
病名。耵,耳垢也。《仁斋直指方》:“人耳间有津液,轻则不能为害。若风热搏之,津液结纽或核塞耳。亦令暴聋,为之耵耳。”即今之耵聍栓塞。宜取出之,或滴耳油润后取出。
证候名。指脾为邪气所壅滞。多由饮食积滞所致。《景岳全书》卷一:“脾实者为胀满气闭,或为身重。”治宜消导、运脾等法。
挛证之一。见《证治准绳·杂病》。详挛条。
病名。指肌肉羸弱败绝的疾患。《千金要方·脾脏》:“扁鹊云:“肉绝不治,五日死。何以知之?皮肤不通,外不得泄。凡肉应足太阴,太阴气绝则脉不营其肌肉,唇反者气尽,则肉先死。”参见肉极条。
证名。见《中医临证备要》。由火热上炎所致者。症见舌上起红刺,舌痛而难举。治宜清热泻火。用黄连解毒汤、导赤散等加减。由阴液伤者,症见口舌干燥而痛,或舌光剥。治宜养阴清热。可选用甘露饮、六味地黄汤等加减。
病名。见《圣济总录》卷八十二。指以肿满、小便少为主症的一种脚气。属于湿脚气的范围。参见湿脚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