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食癥

食癥

病名。十二癥之一。《诸病源候论·癥瘕病诸候》:“候其人发语声嘶中满浊而后语,乏气拖舌,语而不出,此人食结在腹,病寒,日里常水出,四体洒洒,常如发疟,饮食不能常,自闷闷而痛,此食癥病也。”《圣济总录》卷七十二:“论曰,脾胃虚弱,饮食累伤,积久不去,结在肠内,与正气交争则心腹鞭痛,妨害饮食,肢体消瘦,以手按之,积块有形,谓之食癥。”《类证治裁·痃癖癥瘕诸积论治》:“食癥,脾胃先弱,饮食失调,生冷不化,日渐成块,治先主疏导而佐以和中,大和中饮或消食丸。若气壅血滞,形寒者,乌药散脾气虚血不行者,芎归四君汤;脾气郁血不行者,归脾汤;肝脾血燥不行者,加味逍遥散。”亦可用槟榔丸麦蘖汤、丁香丸等方。参见癥病、十二癥条。

猜你喜欢

  • 锁肠疳

    出《颅囟经》。即历瘠疳疟。详该条。

  • 异痧杂证经验良方

    见急救异痧奇方条。

  • 罗德甫

    【介绍】:见罗周彦条。

  • 横骨

    ①指耻骨联合。又名下横骨、盖骨。《灵枢·骨度》:“天枢以下至横骨,长六寸半。”②指附于舌根的舌骨。《灵枢·忧恚无言》:“横骨者,神气所使,主发舌者也。”③经穴名,代号KI1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下

  • 攻补兼施

    攻邪与扶正并用的治法。适用于邪实体虚,攻邪与补正需要同时进行的病证。如热病邪结肠胃,气虚而便结,用黄龙汤,以甘草、人参、当归补虚,以大黄、芒硝、枳实、厚朴泻下。

  • 寒湿痢

    病名。指痢疾之由感受寒湿而致者。《症因脉治》卷四:“寒湿痢之症,初起恶寒发热,身痛头疼,呕吐不食,不作渴,痢下脓血,或下黑水,腹反不痛。”治疗如身痛发热,脉浮紧者,宜用败毒散辛温散表;呕吐饱闷,脉长者

  • 手指骱

    人体部位名。《伤科补要》卷二:“凡人手指有三骱。”即指关节。

  • 伤寒总论

    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

  • 代脉

    脉象之一。脉来缓弱而有规则的间歇。《诊家正眼》:“代……止有常数,不能自还,良久乃动。”主脏气衰弱。多见于心脏疾患、惊恐、跌打重证。个别孕妇接近分娩时亦可出现。

  • 酒醴

    酒剂的古称。详酒剂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