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黄土

黄土

药材名称黄土

拼音Huánɡ Tǔ

别名好土(《本草拾遗》),好黄土(《东医宝鉴》)。

出处本草经集注

原形态一般呈灰黄色。富含钙盐及钙质结核,疏松,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柱状节理发育。干燥时较坚实,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浸润后易崩解,并发生沉陷。

生境分部为第四纪陆相沉积物。我国西北和华北等地广泛分布。

性味①《本草拾遗》:"甘,平,无毒。"

②《本草再新》:"味甘,性温平,无毒。"

归经①《要药分剂》:"入脾、胃二经。"

②《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功能主治和中解毒。治中暑吐泻,痢疾,痈疽肿毒,跌扑损伤。

①李当之《药录》:"治一切痈疽发背及患急黄热甚。"

②《本草拾遗》:"主泄痢冷热赤白,腹内热毒绞结痛,下血。取入地干土以水煮三、五沸。绞去滓。适稀稠及暖服一、二升。又解诸药毒。中肉毒、合口椒毒、野菌毒并解之。"

③《医林纂要》:"和阴阳,解百毒。治瘴暑霍乱,中暍暴死,解一切鱼肉菜果菌蕈药草丹石之毒及虫蜞入腹中者。去瘀血,续绝伤。"

④《本草再新》:"开胃健脾,消食利湿,补中益气。"

⑤《本草求原》:"主筋脉拘纵。治虫入腹,攻痒黄瘦,小儿吃土,惊风身黑。"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两。外用:调敷或炒热布裹温熨,或开水冲化澄清洗涤。

复方①治小儿惊风,遍身都乌者,急推向下:黄土一碗,捣末,入久醋一盅,炒热包定熨之,引下至足,刺破。(《小儿秘诀》)

②治小儿吃土:干黄土一块,研末,浓煎黄连汤调下。(《救急方》)

③治初起-切痈疽大毒;黄泥一大块(煨熟),连须葱一大把,蜂蜜一盅,雄黄三分。共杵烂作一饼,乘热敷毒上,如干了再敷。(《疡医大全》)

④治内痔肿痛:朝阳黄土、黄连末、皮硝各一两。用猪胆汁同研如泥,每日旋丸枣大,纳入肛门,过一夜,随大便去之。内服乌梅黄连二昧丸药。(《孙天仁集效方》)

⑤治从高坠下及为木石所迮,或因落马,凡伤损瘀血凝积,气绝欲死,无不治之:净土五升蒸令溜,分半,以故布数重裹之,以熨病上,勿令太热,恐破肉,冷则易之,取痛止即已。(《千金方》)

⑥治牛马肉毒及肝毒:好土三升,水煮清,一升服。(《肘后方》)

各家论述《本草经疏》:"黄土,入药治泻痢冷热赤白,腹中热毒绞结痛者,取其味甘而气和,能安和脾胃,止下血及解百毒也。"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小石韦

    药材名称小石韦拼音Xiǎo Shí Wéi别名反食草(《广西中兽医药植》),飞惊草、人头发(《贵州民间药物》),山蚂蝗(《广西药植名录》)。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相

  • 芥蓝

    药材名称芥蓝拼音Gài Lán别名芥蓝菜、芥兰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芥蓝的根、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assica alboglabra Bailey采收和储藏:2-5月采收,鲜用或晒干

  • 小红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红参药材名称小红参别名紫参、红根根药、猫儿搬到甄[四川木里]、三对叶丹参、小红丹参[四川西昌]来源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三叶鼠尾Salvia trijuga Diels,以根入药。春

  • 普洱茶膏

    药材名称普洱茶膏拼音Pǔ ěr Chá Gāo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普洱茶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 var.assamica(Mast.)Kitamura [Th

  • 糙苏

    《全国中草药汇编》:糙苏药材名称糙苏拼音Cāo Sū别名大叶糙苏、山苏子[内蒙古]、续断[宁夏]、山芝麻来源唇形科糙苏属植物糙苏Phlomis umbrosa Turcz.,以地上全草或根入药。夏秋采

  • 石寄生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寄生药材名称石寄生拼音Shí Jì Shēnɡ来源地衣类指状珊瑚枝Stereocaulon paschale Hoffm.,以地衣体入药。生境分部分布于陕西。

  • 山萝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萝花药材名称山萝花来源玄参科山萝花Melampyrum roseum Maxim.,以全草、根入药。生境分部浙江、江苏、云南及甘肃以东南北各地。功能主治全草:清热解毒。主治痈肿疮

  • 百部还魂

    《中药大辞典》:百部还魂药材名称百部还魂拼音Bǎi Bù Hái Hún别名还魂草(《广西中药志》),狗笠耳(《广西药植名录》)。出处《广西中药志》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裸蒴

  • 红蒂蛇

    药材名称红蒂蛇别名宽叶猕猴桃来源猕猴桃科红蒂蛇Actinidia latifolia (Gardn. et Champ.) Merr.,以茎、叶入药。生境分部长江以南至广东。性味淡、涩,平。功能主治清

  • 珍珠风子

    《中药大辞典》:珍珠风子药材名称珍珠风子拼音Zhēn Zhū Fēnɡ Zǐ出处《中国药植志》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珍珠风的种子。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珍珠风"条。功能主治为儿科伤寒发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