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黑归脾丸

黑归脾丸

《中国医学大辞典》:黑归脾丸

药方名称黑归脾丸

处方党参60克白术60克茯苓60克甘草15克黄耆60克当归60克 熟地120克远志30克 枣仁60克 广木香15克龙眼肉60克 枣子60克生姜60克

制法上药先将熟地、龙眼肉、枣子三味,共同捣烂(枣子捣烂后去皮、核),然后与诸药打和晒干,研末。再用生姜煎汤泛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补脾益肾,养心宁神。治心脾不足,气血两虚,怔忡健忘,食少体倦,四肢乏力,肠红崩漏。

用法用量每次6克,每日二次,用温开水吞服。

备注方中人参黄耆白术甘草健脾益气,脾气强则生化有源,血可统摄;茯苓远志、枣仁、龙眼肉、当归养血补心安神,心气壮则神自宁;木香理气醒脾,使诸补药补而不滞;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复加热地黄益肾补血,并助当归补养心血。诸药合用,共奏补脾益肾,养心安神之功。

按:本方用量、用法及主治据《中药成方配本》补。

摘录《中国医学大辞典》

《饲鹤亭集方》:黑归脾丸

药方名称黑归脾丸

处方熟地4两,人参2两,冬术2两,茯神2两,枣仁2两,远志2两,黄耆1两5钱,当归1两,木香5钱,炙草5钱,桂元1两,生姜1两,大枣50枚。

制法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补脾益肾,养心宁神。主心肾不交,劳伤过度,精血虚损,怔忡健忘,惊悸盗汗,发热体倦,食少不眠,肠红痔血,三阴亏损,疟疾不愈,及妇人带下。

用法用量《中药成方配本》:将熟地、龙眼肉、枣子同坞烂,枣子坞烂后去皮核,与诸药打和晒干研末,用生姜煎汤泛丸,如绿豆大,约成丸十五两。每日二次,每次二钱,开水吞服。

摘录《饲鹤亭集方》

猜你喜欢

  • 珍珠粉丸

    《内经拾遗方论》卷一:珍珠粉丸药方名称珍珠粉丸处方珍珠90克 蛤粉黄柏(新瓦上炒赤)各500克制法上为末,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精滑,白浊。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腹肘用酒送下。摘录《内经拾

  • 半夏粉

    药方名称半夏粉处方半夏适量。制法研末。功能主治据报道,用本法治疗鸡眼30余例,未见复发。用法用量敷于患部。用药前先洗净患处,剪(削)去鸡眼的角化组织,呈一凹面,放入半夏末,外贴胶布。经5~7天,鸡眼坏

  • 丹霞条

    药方名称丹霞条处方水银2钱,乌铅2钱,银朱1钱,芥叶5分,沉香1钱,桐炭适宜。制法上为细末,分为7炷。功能主治诸般内障,及诸毒上攻之眼疾。用法用量每1日1炷,含冷水,熏3度,经7日而止。摘录《眼科锦囊

  • 赤水玄珠

    药方名称赤水玄珠别名天雨菽处方大生地1两,野白术1两,厚朴1两,青皮1两,杜仲1两,破故纸1两,巴戟1两,陈皮1两,茯苓1两,苁蓉1两,小茴香1两,川椒1两,戎盐1两。制法用新汲水同入砂铛熬浓汁,滤去

  • 隔纸拔毒生肌神膏

    药方名称隔纸拔毒生肌神膏处方金银花3钱,净青黛1钱,制甘石5钱,提白蜡1钱5分,上宫粉3钱,上四六5分,真血结1钱。制法上为细末,用生猪板油(去膜)同捣,再用油纸1大块,向中间多多刺眼(如患处大),以

  • 疮疖汤

    药方名称疮疖汤处方生地15g,甘草9g,白蔹9g,土茯苓15g,入地金牛6g,甘菊9g,苦参6g,土兔冬6g,地肤子9g。功能主治疮疖。用法用量水煎,内服。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 加味升阳散火汤

    药方名称加味升阳散火汤处方升阳散火汤加羚羊角、犀角。功能主治热痹。肌热如火者。摘录《金鉴》卷三十九

  • 提肛散

    药方名称提肛散处方川芎归身白术人参黄耆陈皮甘草各3克升麻柴胡条芩黄连白芷各15克功能主治治脾胃气虚,肛门下坠,及脱肛便血者。用法用量上药用水200毫升,煎至160毫升,空腹时温服。摘录《医林绳墨大全》

  • 大疯丸

    药方名称大疯丸处方大风子(不可见火)20两,小胡麻20两,白蒺藜(去刺)20两,苍术6两,荆芥(晒)6两,牛膝4两,川断4两,苦参12两,防风(晒)8两,蝉蜕(去头足)5两,蛇蜕(白净者,去头足)3两

  • 加减小柴胡汤

    《云岐子脉诀》:加减小柴胡汤药方名称加减小柴胡汤处方柴胡(去苗)黄芩各30克地骨皮人参知母半夏(制)茯苓各15克 炙甘草9克白芍药24克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治恍偬惊悸。用法用量每服30克,加生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