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三出叶委陵菜

三出叶委陵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三出叶委陵菜

药材名称三出叶委陵菜

别名杜仲

来源蔷薇科三出叶委陵菜Potentilla betonicaefolia Poiret,以地上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内蒙古。

性味苦、辛,微温。

功能主治消肿利水。主治各种水肿。

用法用量入丸散。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三出叶委陵菜

药材名称三出叶委陵菜

拼音Sān Chū Yè Wěi Línɡ Cài

英文名Herb of Freyn Cinquefoil

别名杜仲

出处出自《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白萼委陵菜的地上部分。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tentilla betonicifolia Poir.(P.leucophylla Pall.)

采收和储藏:夏季割取全草,扎成把,晒干。

原形态白萼委陵菜,多年生草本,高8-16cm。根粗壮,圆柱形,常木质化。花茎直立,初被白色绒毛,后渐脱落。基生叶常状三出复叶;连叶柄长5-12cm,叶柄初被白色绒毛,后脱落无毛;小叶片无柄;基生叶托叶膜质,褐色,外被绢状长柔毛;小叶片无柄;基叶托叶膜质,褐色,外被白色绢状长柔毛;茎生叶托叶很小,下面被白色绒毛;小叶片长圆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cm,宽0.5-1.5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多数圆钝或急尖粗大锯齿,上面初被白色绒毛,后脱落近无毛,下面密被白状。花两性;聚伞花序圆锥状,多花,疏散;花梗长工 1-1.5cm,外被白色绒毛;花直径约1cm;萼片5,三角卵圆形,先端急尖,副萼片5,披针形或椭圆形,先端急尖,比萼片短或近等长,外被白色绒毛及稀疏柔毛;花瓣5,倒卵一菜,先端圆钝,黄色;花柱近顶生,基部膨大,柱头略为扩大。瘦果有脉纺。花、果期5-6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1000m的山坡草地及岩石缝间。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 、河北等地。

性味味苦;辛;性微温

归经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主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

各家论述1.《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解毒,敛疮止血。2.《四川常用中草药》:散瘀血,消瘰疬。治跌打损伤。3.《常见混淆中草药的识别》:清热解毒,消肿,镇痉。治痈肿疗疮,痔疮,蛇虫咬伤,小儿惊厥。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阴香根

    《中药大辞典》:阴香根药材名称阴香根拼音Yīn Xiānɡ Gēn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樟科植物阴香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阴香皮"条。性味《岭南采药录》:"味辛。&q

  • 独叶山兰

    药材名称独叶山兰拼音Dú Yè Shān Lán别名山茨菇、小白芨、山慈菇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小山兰的假鳞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reorchis foliosa Lindl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挖

  • 黄藤

    《中药大辞典》:黄藤药材名称黄藤拼音Huánɡ Ténɡ别名土黄连(《南宁市药物志》),藤黄连(《广西中药志》),黄连藤(《中国药植图鉴》),伸筋蘑、山大王(《广西药植名录》),大

  • 野苦梨

    药材名称野苦梨拼音Yě Kǔ Lí来源蔷薇科华西栒子Cotoneaster harrowianus Wils.,以根皮入药。生境分部贵州。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消肿解毒。治疗痈肿疮毒。用法用量

  • 煨姜

    药材名称煨姜来源将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洗净,鲜用,用草纸包裹,放在清水中浸湿,直接放在火中煨,待草纸焦黑,姜熟为度;或直接放火中烤熟。性味辛,温。功能主治和中止

  • 黄水茄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水茄药材名称黄水茄别名黄果珊瑚、野茄、丁茄、黄天茄来源茄科茄属植物黄刺茄Solanum coagulans Forsk.[S. sanctum L.],以根、叶及果入药。夏秋采根

  • 秋海棠花

    药材名称秋海棠花拼音Qiū Hǎi Tánɡ 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秋海棠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鲜用或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通常80cm。

  • 柳树寄生

    药材名称柳树寄生拼音Liǔ Shù Jì Shēnɡ别名柳寄生、杂寄生、寄生包、花椒寄生、马桑寄生、火把果树寄生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柳叶钝果寄生的带叶茎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axillus

  • 水龙骨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龙骨药材名称水龙骨拼音Shuǐ Lónɡ Gǔ别名石蚕、石豇豆、青石莲、青龙骨来源蕨类水龙骨科水龙骨属植物水龙骨Polypodium nipponicum Mett.,

  • 狸骨

    《中药大辞典》:狸骨药材名称狸骨拼音Lí Gǔ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猫科动物豹猫的骨。性味①《别录》:"味甘,温,无毒。"②《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辛,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