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两色鳞毛蕨

两色鳞毛蕨

药材名称两色鳞毛蕨

拼音Liǎnɡ Sè Lín Máo Jué

英文名Bisset Wood Fern

别名两色耳蕨

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两色鳞毛蕨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ryopteris bissetiana(Bak.) C.Chr.[Nephrodium bissetianum Bak.]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除去叶及杂质,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30-50cm。根茎直立,连同叶柄基部密被深棕色、狭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15-25cm,深禾秆色,向上到叶轴和羽轴下面疏生较小的鳞片,鳞片两色,其基部棕色,上部黑色或黑褐色,钻状披针形,基部阔圆形;叶片厚纸质,卵状披形,长15-25cm,宽10-15cm,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三回羽裂;羽片8-12对,互生,有短柄,三角状披针形,基部的长7-8cm,宽3-5cm,先端渐尖,基部圆楔形,二回羽裂;基部羽片的小羽片披针形,基部下侧1片最大,长达3cm,羽裂,其余向上逐渐缩短;裂片狭长圆形,先端钝尖,全缘或波状;侧脉羽状分叉。孢子囊群背生于小脉近先端;囊群盖圆肾形,褐色,边缘较薄,常向上反折。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400m的山谷林下或溪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及陕西、宁夏、甘肃、四川。

化学成分根茎含绿三叉蕨素 Bp. PP (margaspidinBP. PP)、绵马酸、白三叉蕨素、黄三叉蕨酸。

性味苦;寒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预防流行性感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茎:有清热解毒的功。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野黄麻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黄麻药材名称野黄麻拼音Yě Huánɡ Má别名甜麻、针筒草来源椴树科黄麻属植物假黄麻Corchorus acutangulus Lam.,以全草入药。性味苦

  • 红鸡踢香

    《中药大辞典》:红鸡踢香药材名称红鸡踢香拼音Hónɡ Jī Tī Xiānɡ别名金背藤、红面将军、金耳环(《广西药植名录》)。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宜昌胡颓子的茎叶。全年可采。原

  • 大昏鸡头

    药材名称大昏鸡头别名刺齿贯众、尖耳贯众、大叶兰黄、大叶鲁基来源蕨类鳞毛蕨科大昏鸡头Cyrtomium caryotideum (Wall.) Presl,以根状茎入药。生境分部陕西、甘肃、江西、湖北、

  • 扁蒲扇

    药材名称扁蒲扇拼音Biǎn Pú Shàn别名歧花鸢尾、扇扇草、白射干、白花射干、野鸢尾来源鸢尾科扁蒲扇Iris dichotoma Pall.,以全草及根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华东

  • 金叶柃

    药材名称金叶柃拼音Jīn Yè Línɡ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金叶柃的根、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rya aurea (Levl.) Hu et L. K. Ling[Rapaurea aur

  • 姬蕨

    《全国中草药汇编》:姬蕨药材名称姬蕨别名冷水蕨来源蕨类姬蕨科姬蕨Hypolepis punctata (Thunb.) Mett.,以全草、叶入药。生境分部浙江、安徽、福建、台湾、江西、广东、广西、四

  • 羊外肾

    《中药大辞典》:羊外肾药材名称羊外肾拼音Yánɡ Wài Shèn别名羊石子(《本事方》),羊肾(《四川中药志》)。出处《纲目》来源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睾丸。宰羊时,割

  • 红背马蓝

    药材名称红背马蓝拼音Hónɡ Bèi Mǎ Lán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红背马蓝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robilanthes dyerianus Mast. [Per-ilepta dy

  • 马鞍叶

    药材名称马鞍叶拼音Mǎ ān Yè别名夜关门、蝴蝶风、羊蹄藤、夜合叶来源豆科羊蹄甲属植物马鞍叶羊蹄甲Bauhinia faberi Oliv.,以根、幼枝及叶入药。根全年采,幼枝及叶夏季采,

  • 牛嗓管

    药材名称牛嗓管拼音Niú Sǎnɡ Guǎn别名泡通、大泡通、饭包叶、伞把木、三叉木、隔子通、大通塔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白背鹅掌柴的根和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efflera hypo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