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冬葵叶

冬葵叶

《中药大辞典》:冬葵叶

药材名称冬葵叶

拼音Dōnɡ Kuí Yè

别名冬葵苗叶(《本草图经》),芪菜巴巴叶(《云南中草药》),冬苋菜(《重庆草药》)。

出处《别录》

来源锦葵科植物冬葵嫩苗

化学成分叶含粘液质。

性味甘,寒。

①陶弘景:"冷利。"

②《千金·食治》:"甘,寒,滑,无毒。"

③《医林纂要》:"甘咸,寒,滑。"

功能主治清热.行水,滑肠。治肺热咳嗽,热毒下痢,黄疸,二便不通,丹毒,金疮。

①《药性论》:"叶:烧灰及捣干叶末,治金疮。煮汁,能滑小肠,单煮汁,主治时行黄病。"

②崔禹锡《食经》:"食之补肝胆气,明目。主治内、热消渴,酒客热不解。"

③《本草图经》:"孕妇临产煮叶食之,则胎滑易产。"

④汪颖《食物本草》:"除客热,治恶疮,散脓血,女人带下,小儿热毒下痢,丹毒,并宜食之。"

⑤《医林纂要》:"益心,泻肾,滑肠。去结行水,通乳。"

⑥《昆明药植调查报告》:"治腹胀。"

⑦《贵州民间方药集》:"全草:治小便不通,全身肿胀.又用以利便缓下,催生,催乳,"

⑧《重庆草药》:"苗叶:治肺火咳嗽,肺痨,虚咳盗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水含漱。

注意脾虚肠滑者忌服,孕妇慎服。

①《别录》:"其心伤人。"

②《千金·食治》:"食生葵菜,令人饮食不化,发宿病。"

③《本草汇言》:"里虚胃寒人;并风疾、宿疾,咸忌之。"

复方①治肺炎:冬苋菜煮稀饭服。(《重庆草药》)

②治黄疸:冬葵全草二两,天胡荽三两,紫花地丁草二两,车前草一两,精肉三两。水炖服(江西《草药手册》)

③治小儿发斑,散恶毒气生葵叶绞取汁,少少与服之。(《圣惠方》)

④治咽喉肿痛:冬葵叶、花,阴干,煎水含漱。(江西《草药手册》)

⑤治诸痿:先以泔清温洗,以棉拭水,取葵叶微火暖贴之疮,引脓,不过二、三百叶,脓尽即肉生。忌诸杂鱼蒜、房室等。(《孟诜必效方》)

⑥治汤火伤:葵菜为末敷之。(汪颖《食物本草》)

⑦治蛇蝎螫:熟捣葵取汁撮。(《千金方》)

⑧治误吞钱不出及误吞针:葵菜不拘多少,绞取汁,冷饮之。(《普济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冬葵叶

药材名称冬葵叶

拼音Dōnɡ Kuí Yè

英文名Leaf of Cluster Mallow

别名冬葵苗叶、蓍葵叶、冬苋菜、芪菜巴巴叶、棋盘叶。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野葵Malva verticillata L.及冬葵Malva crispa L.的嫩苗或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Malva verticillata L.[M.pulchella Bernh.]2.Melva crispa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

原形态1.野葵 二年生草本,高60-90cm。茎被星状长柔毛。叶互生;叶柄长2-8cm,仅上面槽内被绒毛;托叶卵状披针形,被星状柔毛;叶片肾形至圆形,直径5-11cm,常为掌状5-7裂,裂片短,三角形,具钝尖头,边缘有钝齿,两面被极疏糙状毛或几无毛。花3至数朵簇生于叶腋间,几无柄至有极短柄;总苞的小苞片3枚,线状披针形,被纤毛;萼杯状,5裂,广三角形,被疏星状长硬毛;花冠淡白色至淡红色,花瓣5,长6-9mm,先端凹入,具爪;雄蕊柱长4mm,被毛;花柱分枝10-11。果扁圆形,直径5-7mm,分果丬10-11,背面平滑,两侧具网纹。种子肾形,直径约1.5mm,紫褐色,秃净。花期3-11月。

2.冬葵本种与野葵的区别为:一年生草本,不分枝。茎被柔毛。叶柄细瘦,被疏柔毛;叶片圆形,5-7裂,直径5-8cm,基部心形,边缘具细锯齿,特别皱曲。花白色。果扁球形,直径约8mm,分果爿11,网状,具细柔毛。种子直径约1mm,暗黑色。花期6-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平原、山野等处。

资源分布:1.我国各地均有分布。

2.我国西南及河北、甘肃、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种植。

化学成分含粘液质(mucilage)。

性味甘;寒

归经肺;肝;胆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滑肠;通乳。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热毒下痢;湿热黄疸;二便不通;乳汁不下;疮疖痈肿;丹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鲜品可用至6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水含漱。

注意脾虚肠滑者忌服,孕妇慎服。

1.《别录》:其心伤人。

2.《千金·食治》:食生葵菜,令人饮食不化,发宿病。

3.《本草汇言》:里虚胃寒人,并风疾、宿疾,咸忌之。

各家论述1.《本草衍义》:冬葵苗,性滑利,不益人。

2.《儒门事亲》:夫老人久病,大便涩滞不通者,可服神功丸、麻仁丸、四生丸则愈矣。时复服葵菜。菠菜、猪羊血,自然通利也。《内经》云以滑养窍是也。

3.《纲目》:唐王焘《外台秘要》云,天行斑疮,须臾通身,皆戴白浆,此恶毒气也。煮葵菜叶,以蒜啖之则止。又《圣惠方》亦云,小儿发斑,用生葵菜叶绞汁少少与服,散恶毒气。按此即今痘疮也,今之治者,惟恐其大小二便频数,泄其元气,痘不起发,葵菜滑窍,能利二便,似不相宜,而昔人赖之,岂古今运气不同,故治法亦随时变易欤。

4.《药性论》:叶:烧灰及捣干叶末,治金疮。煮汁,能滑小肠,单煮汁,主治时行黄病。

5.崔禹锡《食经》:食之补肝胆气,明目。主治内热消渴,酒客热不解。

6.《本草图经》:孕妇临产煮叶食之,则胎滑易产。

7.汪颖《食物本草》:除客热,治恶疮,散脓血,女人带下,小儿热毒下痢,丹毒,并宜食之。8.《医林纂要》:益心,泻肾,滑肠,去结行水,通乳。

9.《昆明药植调查报告》:治腹胀。

10.《贵州民间方药集》:全草:治小便不通,全身肿胀,又用以利便缓下,催生,催乳。

11.《重庆草药》:苗叶:治肺火咳嗽,肺痨,虚咳盗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滇南杭子梢

    药材名称滇南杭子梢拼音Diān Nán Hánɡ Zǐ Shāo别名干枝柳、三叶豆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滇南杭子梢的根。秋季采收。原形态灌木,高达2米。嫩枝有棱角,被细柔毛

  • 白杜鹃花

    药材名称白杜鹃花拼音Bái Dù Juān Huā别名白花杜鹃、白映山红来源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白杜鹃Rhododendron mucronatum G. Don,以根及花入药。秋

  • 鲎尾

    《中药大辞典》:鲎尾药材名称鲎尾拼音Hòu Wěi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鲎科动物东方鲎的尾部。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遗》:"尾灰断产后痢。"②《日华子本草》:"烧焦

  • 毛赪桐

    药材名称毛赪桐别名大叶白花灯笼、九连灯来源马鞭草科毛赪桐Clerodendron petasites (Lour.) Moore [C. viscosum Vent.],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台湾、浙江、

  • 桐根

    药材名称桐根拼音Tónɡ Gēn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玄参科植物泡桐或毛泡桐的嫩根或根皮。9~10月采挖。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桐皮"条。性味《河南中草药手册》:"

  • 鸟不企叶

    药材名称鸟不企叶拼音Niǎo Bù Qǐ Yè英文名Aralia decaisneana Hance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黄毛楤木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alia decaisneana H

  • 管南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管南香药材名称管南香拼音Guǎn Nán Xiānɡ别名萝卜防己、大叶马兜铃、圆叶马兜铃、金银袋、大叶山总管来源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广西马兜铃Aristolochia k

  • 铁树花

    药材名称铁树花拼音Tiě Shù Huā出处《药性考》来源为龙舌兰科植物朱蕉的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铁树叶"条。功能主治①《药性考》:"治痰火。"②《

  • 树火麻

    《中药大辞典》:树火麻药材名称树火麻拼音Shù Huǒ Má别名电树、憨掌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荨麻科植物树火麻的树皮。全年可采。切片晒干。原形态乔木,树皮灰白色,高5~1

  • 空筒泡

    药材名称空筒泡别名树莓、多腺悬钩子、雀不站、红毛巾、钻地风来源蔷薇科空筒泡Rubus phoenicolasius Maxim.,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陕西、甘肃、青海、山东、河南、江苏、湖北、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