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刺梨叶

刺梨叶

《中药大辞典》:刺梨叶

药材名称刺梨叶

拼音Cì Lí Yè

出处《草木便方》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刺梨叶片

功能主治①《草木便方》:"疗疥,痈,金疮。"

②《贵阳民间药草》:"治小儿热疮,捣敷;外痔,焙干,研末,麻油调敷。亦可煎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刺梨叶

药材名称刺梨叶

拼音Cì Lí Yè

英文名Leaf of Single Roxburgh Rose

别名茨藜叶

出处出自于《草木便方》。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缫丝花和单瓣缫丝花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Rosa roxburghii Tratt.2..Rosa roxburghii Tratt.f.normalis Rehd. Et Wils.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叶,鲜用呀晒干。

原形态1.缫丝花 灌木,高约1-2.5cm;树皮灰褐色,成片状剥落;小枝常有成对皮刺。羽状复叶;小叶9-15,连叶柄长5-11cm;叶柄和叶轴疏生小皮刺;托叶大部贴生于叶柄;小叶片椭圆形或长圆形,长1-2cm,宽0.5-1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宽楔形,边缘有细锐锯齿,两面无毛。花两性;花1-3朵生于短枝顶端;萼裂片5,通常宽卵形,两面有绒毛,密生针刺;花直径5-6cm;重瓣至半重瓣,外轮花瓣大,内轮较小,淡红色或粉红色,微芳香;雄蕊多数,着生在杯状萼筒边缘;心皮多数,花柱离生。果扁球形,直径3-4cm,绿色,外面密生针刺,宿存的萼裂片直立。花期5-7月,果期8-10月。

2.本变型花为单瓣,粉红色,直径4-6c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2.生于海拔500-2500m的向阳山坡、沟谷、路旁及灌丛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西藏等地。

2.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江西、福建、湖北、广西等地。

性味酸、涩;寒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暑,解毒疗疮,止血。主痔疮,痈肿,暑热倦怠,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研末,麻油调,或鲜用捣敷。

各家论述1.《草木便方》:疗疥,痈,金疮。

2.《贵阳民间药草》:治小儿热疮,捣敷;外痔,焙干,研末,麻油调敷。亦可煎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黑头草

    药材名称黑头草拼音Hēi Tóu Cǎo别名小毛叶子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紫毛香茶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bdosia enanderiana(Hand.Mazz.)Hara[Plec

  • 盐麸叶

    《中药大辞典》:盐麸叶药材名称盐麸叶拼音Yán Fū Yè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的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盐麸子"条。化学成分含槲皮甙、没食子酸甲

  • 薯良

    药材名称薯良拼音Shǔ Liánɡ别名赭魁(《别录》),朱砂莲、鸡血莲、血母(《贵州民间方药集》),血三七、雄黄七、血葫芦、朱砂七、红药子、恶边(《湖南药物志》),酱头、避血雷(《贵州草药》

  • 海州常山

    药材名称海州常山拼音Hǎi Zhōu Chánɡ Shān别名臭梧桐性味辛、苦、甘,凉。归经归肝经。功能主治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用法用量为取其祛风湿之效。单用,或与稀莶草配伍,

  • 黄芦木

    药材名称黄芦木拼音Huánɡ Lú Mù别名狗奶根、刀口药、黄连、刺黄檗、小檗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黄芦木的根和茎、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rberis amurensis Rupr.采收和储

  • 胡萝卜

    《中药大辞典》:胡萝卜药材名称胡萝卜拼音Hú Luó Bo别名黄萝卜(《本草求原》),胡芦菔、红芦菔(《随息居饮食谱》),丁香萝卜(《现代实用中药》),金笋(《广州植物志》),红萝

  • 绒白乳菇

    《全国中草药汇编》:绒白乳菇药材名称绒白乳菇别名蘑菇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绒白乳菇Lactarius vellereus Fr.,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生于阔叶林内地上。分布于吉林、陕西、安徽

  • 水栀

    《中药大辞典》:水栀药材名称水栀拼音Shuǐ Zhī别名伏尸栀子(《雷公炮炙论》),水栀子(《八闽通志,),黄箕子、黄枝(《福建民间草药》),马牙栀、建栀、黄栀子(《药材学》)。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

  • 圆果冷清草

    药材名称圆果冷清草拼音Yuán Guǒ Lěnɡ Qīnɡ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圆果冷水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lea rotundinucula Hayata采收和储藏:全年均

  • 盒子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盒子草药材名称盒子草别名黄丝藤、葫篓棵子、天球草、鸳鸯木鳖、盒儿藤、龟儿草来源葫芦科盒子草属植物盒子草Actinostemma lobatum (Maxim.) Maxim.,以全